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下的中医自我防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下的中医自我防护探讨

王瑞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目前阶段,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宣告基本阻断,疫情防控重点逐渐向严防外来输入型病例及其关联病例与甄别无症状感染者转移,但日常自我防护仍不容松懈。本文从避邪气、守正气、调起居、节饮食、慎药石5个层次着眼进行相应浅析,以期为现阶段中医自我防护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自我防护

庚子鼠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大肆横行,牵动人心。本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病情凶险,根据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立足中医思维,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本病当属“疫病”范畴[1]。经全国专家医疗队千里驰援、中西医双剑合璧治疗与全民居家、集体自我隔离,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宣告基本阻断,疫情防控重点逐渐向严防外来输入型病例及其关联病例与甄别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形势虽日渐明朗,但考虑到全球整体防控局势并非十分乐观,为避免新一轮疫情卷土重来,现阶段我们仍然不可过度放松警惕。笔者接下来将从避邪气、守正气、调起居、节饮食、慎药石5个层次浅议现阶段中医自我防护的方法。

1 避邪气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与古代医家对疫疠之邪气“邪从外来”,“从口鼻而入”的认识是一致的。《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对待瘟疫要注意“避其毒气”。规避邪气,除了按照相应标准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外出次数,避免大型公共场所聚众活动外,还可以尝试熏香燃艾与佩戴中药香囊。流传于民间的苍术烟熏消毒法,在抗击“非典”时也很好地发挥了局域空气消毒的效果,在预防“新冠肺炎”时,可酌情根据场地环境使用本法[2]。中药香囊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内纳药物多为芳香辟秽之品,诸如苍术、白芷、薄荷、藿香之辈,粉碎后置入囊中,取适量冰片溶解于酒精中,随后喷洒于香囊表面,随身佩戴或睡前放于枕边。

2 守正气

疾病的产生不仅涉及到致病因子,即“虚邪贼风”,还与机体的正气强弱有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顾护正气、防病却邪,遵循中医“治未病”理论至为关键[3]。腧穴足三里与百会穴均为养生保健之要穴,日常可用指腹轻按两穴,也可空拳叩击足三里,以提升自身正气;还可以借助艾灸增强温暖经络,宣通气血的作用。艾灸除上述两穴外,尚可选用气海穴、关元穴,均可起到扶助正气、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仝小林院士、常小荣教授等多位专家认为,艾灸用于预防“新冠病毒”,可以起到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4]。但阴虚燥热之人须慎用灸法,以防更耗阴津。

3 调起居

冬春之交,雪霁冰消,春寒料峭,此时应注意取暖避寒,顾护周身阳气,保持颈肩腰背温度适宜,使寒湿之邪“无由入其腠理”,根据天气变化即时、酌情地增减衣物。发陈之春三月,需“夜卧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尽量减少或避免熬夜,若睡眠时间颠倒或睡眠不足,易使阴阳失和,遂留予邪气可乘之机。另外,《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录:“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卧、久坐均有损于健康,在闲暇时间可以做一些运动,以促进气血循环,调畅阴阳平衡。推荐居家室内习练身、心、息同调的中医特色传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动作简单,强身健体效果明显,长期练习可以起到和阴阳、通经络、调正气的作用。上班族及临考考生应“勿妄劳作”[5],勿过度透支身心精力,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工作、学习与休息时间,以便保持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不仅事半功倍,且能防病却邪。

4 节饮食

相关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的消化道传播途径是可能存在的。回归中医理论,此点亦有据可寻。《灵枢·经脉》在论述手太阴肺经循行时写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表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脉络属,脏腑相关。大肠又为胃腑之延续,肺失宣肃,下及大肠,致使大肠传导失司,继之影响脾胃失和[6]。日常中,服食须“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宜清淡可口,忌肥甘滋腻,不可暴饮暴食及偏食偏嗜,避免因饮食失当而加重脾胃负担。

5 慎药石

自我防护不可妄投药石。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汤剂、中成药剂,如莲花清瘟胶囊、板蓝根冲剂等,每逢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时,大量囤积、过度预防性服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新冠肺炎”出现后,也曾涌现双黄连口服液跟风抢购的怪象。中医遵循辨证论治,讲求有是证用是方,中药普遍有其特定的适应病症,清热解毒药剂并非预防及治疗所有流行性疾病的万应良药,且此类药大多苦寒,擅自滥用,服药时机、药量及配伍掌握失宜,即有寒凉伤胃的弊端,损伤阳气,削减人体正气,与防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建议健康人预防性服用中药需提前咨询有经验的中医药师,贸然跟风排队疯抢,不仅浪费药物、防护资源,还徒增与人接触的隐性感染风险,得不偿失。

现阶段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势头良好,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渐进式开展,须做好日常自我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避邪气,扶正气,适寒温,调作息,节饮食,无妄劳,慎药石,明信医,勤运动,和喜怒,气血和顺,阴阳平调,做到未病先防,确保正气自守。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92-195.

[2]李慧,李闻涓,侯宁宁,等.中医在瘟疫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2):14- 20.

[3]岳冬辉,苏颖.《内经》疫病防治理论浅析[J].陕西中医,2010,31(7):933-934.

[4]杨俊丽,郭文海,张婷,等.灸法在中医“治未病”中的意义[J].中医药信息,2012,29(6): 86-88.

[5]张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预防[J].中医药信息,2020,37(2):5-8.

[6]舒劲,秦德鹏,卢雨蓓,等.从“后天之本”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中医学报,2020,35 (3):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