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医药物流运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冷链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医药物流运作

袁学林

重庆桐君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0

摘要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从销售到运输到医院、患者手中都需要确保质量安全。冷链管理系统作为主流的医药物流系统备受关注。冷链管理系统下,实现了药品的安全储存、稳定运输,药品质量更有保障。医院冷链管理系统支持下的物流运作并不健全。技术设备创新投入不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物流成本高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基于这些既存问题,探讨冷链管理系统支持下医药物流运作的改良策略,以期带来医药物流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加强运输管理,确保医药质量。

关键词冷链管理;医药物流;管理策略

冷链管理技术研发更为深入,为药品生产到销售提供了稳定的运输保障。其凭借着其批次多、环节协调、运输高效、性能安全等优势在医院物流运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受制于医院规模、人员操作能力等因素,医药物流的冷链化管理中也存在部分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实效的发挥。因此冷链管理技术支持下的医药物流运作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

  1. 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光明现状

1.1 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增速明显,也推动技术的变革。冷链管理系统也不例外。同期冷藏药品需求提升,特别是疫苗和注射剂为代表的药物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新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医药运输中的冷链管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迫切。以药品流通2019年的数据看,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额达到了5100亿元,同比增长11%,而医药电商规模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也加剧了药品运输的压力。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医药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医药冷链物流运作改革势在必行,客观上要求我们深入做好冷链管理系统的改进与优化。

1.2 冷链技术不断创新

科技的创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也衍生出新技术,这为冷链运输服务的优化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如RFID技术、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等[1]。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逐渐渗透到冷链管理系统变革中。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和用户信息的精准分析,带来医药运输的规范、高效与人性化。医药冷链管理系统技术支持到位,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带来医药冷链管理的高效运作与精准控制,大大降低冷链管理与运输成本。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指纹、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将作用于冷链管理,带来医药冷链管理的高质高效。

1.3 物流标准渐趋完善

药品安全关乎百姓生命安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医药管理,包括医药运输,因此冷链物流管理标准更趋完善,冷链管理效果更有保障。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和《医药物流服务规范》等五项冷链管理技术标准。2011年后相继颁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药品物流运输征求意见》等政策文书,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从冷链物流到冷链技术规范到冷链物流运输车辆管理规范,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要求到冷链物流温度湿度测量等都有明确的规范标准。

2 当前医药冷链物流运作不足

2.1 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药物这种商品的特殊性使得冷链物流管理较为特殊。药物保存期限普遍较短,对安全性能要求又高,因此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高成本集中在存储仓库与冷藏运输车建设。医药冷链物流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营都面临巨大的成本投入。从调研数据看,医药物流运输成本在医药销售总成本中的占比高达15%。对比国外的数据,美国仅为4%。大型医药物流公司负荷前行勉强应对,而一些小型的医药物流公司因为资金有限,难以承受医药冷链物流的高成本压力,医药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进而影响药品安全,也引发我们冷链管理系统低成本优化的课题思考。除了供应方,需求方承受的成本压力也不容小觑。其难以支付高额的转运费用、设备采购费用等,药品安全隐患滋生。

2.2 医药冷链物流设备更新滞后

医药冷链管理优化必须有稳定的设备支持和创新的技术支持。但冷链管理设备投入不足、管理技术滞后是共性的问题。在一些小型的药品生产企业中问题更为突出。其受制于规模小、资金少等客观限制,冷库建设不到位、冷藏车数量配备不足,药品出库后以人工通知的方式告知运输人员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自动化信息管理不足,降低了管理实效,也加大人力成本投入。部分企业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不具备自动温度记录设备,药品温度的实时上传无法实现,药品物流运输路线的即时规划需求无法满足,这些都是当前医药冷链物流设备支持不足的体现。技术创新不足。医药冷链物流管理技术缺乏信息化变革的敏锐嗅觉,技术研发趋于保守固化,信息共享程度低,冷链物流前进脚步慢。技术创新支持不足使得医药冷链运输温度控制不佳、药品全程温度监控反馈不到位,药品转移中温度流失严重,影响药效发挥,也引发药品安全隐患。正是因为技术研发不足,医药冷链物流管理迟迟达不到理想预期。

2.3 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人员缺乏

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物流系统设计规划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物流监控人员等专业能力不足,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极少,影响了冷链物流管理实效发挥。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成为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优化与实效发挥的当务之急。目前亟需培养能够制定战略方针的高端型人才,以此推动冷链网络体系的建构,解读国家的政策和行业走势,将分析结果、专业指导落地与于冷链管理实践。

3 医药冷链物流运作优化策略

3.1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

针对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高成本,必须加快资源整合并优化配置,加快物流专业服务体系的建构,引入冷链管理第三方,以此降低冷链物流运作成本。基于区域后者产销地规划实现冷链资源的集中优化配置,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经济优势,走药品集中冷藏管理之路。制定最佳的配送路线,构建冷链物流的网络布局,最大限度节约冷链运作资源。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重视对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给予相应的资金帮扶、技术帮扶,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带来医药冷链运输的精准化和规范化,以此降低冷链管理物流运作成本。

3.2 创新技术,更新设备,提升物流实效

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引进先进的冷链管理设备,以高效化运作提升冷链管理实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计算机网络体系。RFID温度标签、GPS定位系统、物流运输实时追踪系统等,实现药品供应的动态监察。在冷藏运输设备和冷链辅助工具的带动下,节能降耗,提升医药冷链物流管理质量。技术设备创新之外,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走精细化运作之路。中央与地方医疗机构联合,打造权威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平台,确保药品出库到药品运输到药品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各环节对应详细的档案记录。

结束语我国药品物流的冷链化管理更趋成熟与规范。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医药物流运输需求的持续提升,冷链管理的技术变革呼声越来越高。针对医药冷链物流管理当前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优化管理,才能带来医药冷链管理的高品质化。

参考文献

[1]李琼,宋淑鸿.冷链技术下医药物流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J].物流科技,2020,43(05):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