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研究

杨文梅

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30

【摘 要】目的:研究全科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市两个社区老年居民纳入到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共计82例,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措施,试验组给予全科医疗模式,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建档、慢性病登记、知识掌握、血糖、血压达标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科医疗模式可取得显著性的防治社区慢性病的功效,具有全面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全科医疗模式;防治效果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致使人类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全科医疗作为集临床、康复、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其主要为社区提供服务。运用全科医疗可为综合性防治慢性疾病提供保证,促使社区慢性病的防治率明显提升,确保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本文将我市两个社区共80例老年居民纳入到本次研究,现整理与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我市两个社区老年居民纳入到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共计82例,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中男、女比为24:17,患者年龄63-87岁,均值为(75.8±2.4)岁;试验组中男、女比为25:16,患者年龄64-88岁,均值为(76.3±2.5)岁。组间进行对比后,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予以本次比较。

    1. 方法

对照组开展的是慢性病基础性管理,以社区实际情况进行预防疾病、诊断疾病、康复治疗等各项措施。试验组开展的是全科医疗模式,具体内容:(1)社区医疗管理体系的创建:通过上门调查或查询居委会登记等不同的方式,促使居民对社区医疗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本着绝对保密、知情同意的基本原则,将家庭或个人作为单位,创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档案,主要包括健康档案领域、电子病历。以居民健康登记情况作为依据,组织体检活动,频次为≥1次/年,≥70岁者需进行2次体检,≥85岁者需进行3-4次体检。全科医师在未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需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充分掌握,再依据健康类型加以针对性分类。健康居民需进行保健常识的宣教指导;亚健康居民需要为其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慢性病者需进行生活、治疗方面的全程指导;高危者增加观察频率,教会其紧急处理突发症状的方法。跟踪调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糖耐量低的社区居民,从日常生活、饮食、运动、治疗方面加以指导。整个医疗管理期间全科医师需要掌握居民的家庭背景、个人情况,帮助其积极解答相关的健康问题,确保医疗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更顺利,更具高质量;(2)保健知识、康复预防知识的健康宣教:以专题知识讲座、发放宣教手册、宣传栏布告等不同方式将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给社区居民,重点进行宣讲的是慢性病常见危险因素、高危人群、预防对策。提高居民对生活方式不良和慢性病发病率关系的认知,促使其日常起居保证科学合理。给予健康或亚健康居民饮食指导,叮嘱其戒烟戒酒,适量进行运动锻炼,保持身心愉悦。教会居民识别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信号,作息规律,体重适宜,同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用药禁忌等,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3)社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持续性提升:社区居民数量大,病情复杂多变,全科医师的医学知识、技能必须过硬,对于医疗系统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需要积极参与,或前往专科医院进修。社区需要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慢性病的医疗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聘请坐诊,保证社区居民可以信任、认可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其就医行为。病情加重者,社区全科医师及专科医院医师需要会诊,出院时专科医师将最新病情变化的相关数据提供出来,以便对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档案进行更新。

    1. 观察指标

统计两个组的社区居民建档、慢性病登记、知识掌握情况,同时统计血压、血糖达标情况。

    1.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用以表示的为计数资料,对比则用x2检验,P<0.05可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慢性病登记、知识掌握、建档率及血糖、血压达标率均比对照组高,两个组别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即P<0.05,如下表。

表 1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n(%)]

组别

建档

慢性病登记

知识掌握

血糖达标

血压达标

对照组(n=41)

35(85.4)

14(34.1)

32(78.0)

30(73.2)

30(73.2)

试验组(n=41)

41(100.0)

25(60.9)

40(97.6)

39(95.1)

38(92.7)

x2

6.4737

5.9165

7.2889

7.4047

5.5126

P

0.0109

0.0149

0.0069

0.0065

0.0188

3 讨论

全科医疗属于社会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其导向为社区健康医疗中心,通过和居委会进行配合协作,将科学的预防疾病方法、合理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给社区居民,确保社区居民可以得到优越的医疗服务[2]。这种模式的根本宗旨是在基层医疗保健服务中运用全科医学理论,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将个性化的科学治疗提供给慢性病患者,缓解大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为保证居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基础[3]。全科医疗模式针对慢性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功效,有利于构建全科医生和群众间的友好和谐关系,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认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4-5]

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慢性病登记、知识掌握、建档率及血糖、血压达标率与对照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由此表明,全科医疗模式可取得显著性的防治社区慢性病的功效,具有全面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力.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7):102-104.

[2] 叶小赟.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和成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3):101-102.

[3] 朱伟峰.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2):68-69.

[4] 洪霖.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0):2578-2579.

[5] 李雷.浅谈全科医疗模式防治社区慢性病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