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观察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

吴仕兵

贵州省 德江县玉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 铜仁 565200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社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务后生活质量(89.2±8.1)高于对照组(70.3±7.2),t=9.55,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6%),2=4.8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形势下以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中的患者开展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临床对社区患者的治疗服务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


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医疗小组,让医护人员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社区医疗工作,在对社区患者的诊疗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到监控和控制,及时的对患者开展医疗干预,同时定期的随访和方便的微信交流等方式也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有利于良好医护关系的建设,缓和日益增加的医患矛盾[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常规医疗服务模式也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和服务质量增加的同时暴露出更多的缺陷和不足[2]。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相比常规医疗服务模式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诊疗,提高社区居民的就医质量[3]。本文以社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社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75岁,男性32例,女28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患者心理精神正常,能配合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患者不配合研究开展的;②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本次研究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模式,对患者开展诊疗服务。实验组则采取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①健康宣教: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患者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项和治疗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②对患者还要进行心理干预,疏通患者因为疾病而压抑的心情,告知患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③饮食护理:注重患者的饮食均衡和休息,注意补充患者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④为每个患者专门建立病情档案,定期上门随访,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同时对会用微信的患者建立微信群,方便及时沟通和联系。⑤医生和护理团队组团开展工作,成立医护小组,负责患者的诊疗、随访。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得分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4]。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分100分,<60为不满意,60-90为基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人数+基本满意度人数)/该组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将0.05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务后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服务后生活质量(89.2±8.1)高于对照组(70.3±7.2),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服务后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

对照组

30

70.3±7.2

实验组

30

89.2±8.1

t


9.55

P


0.00

2.2两组患者服务后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服务后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0

15

5

10

66.66%

实验组

30

24

3

3

90.00%

2





4.81

P





0.02

3讨论

本文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指导等对社区患者开展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疾病,更加清楚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日常生活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从而提升自身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自身的快速恢复。同时,在对患者的生活指导中,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方式,从而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我国的社区居民老龄化加重,居民对社区的医疗护理的需求的加深的前提下,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有着较大价值,开展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可以显著的改善当前的社区居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更高,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的耐心和细心对患者开展诊疗和护理,这也就对医疗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了更多的要求,同时,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方法和运行模式还有待完善,服务的流程不够规范化、制度化,这是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服务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徐鼎,周蕾,张建平的相似研究中的对社区患者开展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89.5±9.4)高于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模式的患者(71.2±6.2)的研究结果一致[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陶碧峰的相似研究中的对社区患者开展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91.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8.66%)的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以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中的患者开展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临床对社区患者的治疗服务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新进展[J].智库时代,2019,(50):266-267.

[2]张蔷.北京老龄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9,(03):48-49.

[3]李娅玲,杜兆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03):228-231.

[4]徐鼎,周蕾,张建平.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76-177.

[5]黄永锋.基于全科医生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0):142-143.

[6]陶碧峰.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2):176-178.

作者简介:吴仕兵(1983.11-),男,土家族,贵州德江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