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意义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意义对照分析

左继连

黑龙江省大庆市 65589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16

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样本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估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评估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评估分析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临床多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管腔闭塞狭窄,心肌供血及供氧量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心前区绞痛或压榨性疼痛等,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早期诊断并针对性治疗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方式为冠脉造影,其主要缺陷为操作难度大,检查过程有创,重复性偏低。利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良好,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属心电图诊断的常规方式,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7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二者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15年10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7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范围为55-78岁,年龄均值为(65.84±2.49)岁,病程时间最低为1年,最高为12年,均值计算结果为(6.52±2.04)年。

1.2方法

全部76例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取患者平卧位,医师指导患者身体放松,保持安静状态,检查前患者不得服用冠心病治疗药物,以此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利用我院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持续性描记,纸速设置为25mm/s,检查过程中确保图像清晰及基线平稳,如患者ST段下移数值超0.05mV,T波低于导联R波10%,可诊断为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我院相关设备完成,持续24h记录患者心电指标变化情况,利用软件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检查期间患者需调整体位,以此来实现多方位全面检查。

1.3评价标准

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具体标准为ST段显著位移持续1min以上,心肌缺血发作2次以上,间隔时间超1min。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J点后降低数值超1mm。评估组间心律失常检出率,指标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

1.4统计学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1. 结果

评估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评估分析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

表1 评估组间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n/%)

组别

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n=76)

69(90.8)

29(38.2)

33(43.4)

26(34.2)

22(28.9)

19(25.0)

常规心电图(n=76)

55(72.4)

15(19.7)

17(22.4)

14(18.4)

10(13.2)

8(10.5)

χ2

8.580

6.269

7.629

4.885

5.700

5.449

P值

0.003

0.012

0.005

0.027

0.016

0.019

    1. 讨论

    冠心病属中老年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缓解冠心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治疗,降低死亡率。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方式为冠脉造影,其主要缺陷为检查过程有创,重复性不足,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心电图检查可弥补冠脉造影存在的缺陷,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通过对本次研究数据系统分析可知,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提示其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常规心电图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检查过程无创,重复性较好,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广泛。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冠脉血液无异常,常规心电图仅能检测心脏在特定时间点激动传播、兴奋传导、恢复等过程,医师无法对患者心脏传导及兴奋进行动态化观察,进而导致诊断准确率下降。动态心电图能够24h动态化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信息收集更为全面准确,医师通过大范围观察可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2]。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导联较少,部分患者心肌缺血检查效果不佳,需配合采取其他诊断方式及全面身体检查。为提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需在实施检查前设定标准电压,并在切换导联后及时记录,以此来避免漏诊及误诊。

    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响存在不完善之处,患者样本量不足,动态心电图诊断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景永明.心电散点图联合心电瀑布图快速分析窦性心律合并希氏束旁起搏心律的动态心电图[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0,29(02):108-112.

    [2]文红霞,王充亮,向晋涛,等.一例反复发作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形成P-QRS-P~-伴P~-后QRS波脱落的 Lorenz-RR散点图及心电图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0,34(0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