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分析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林荣荣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分析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设定为研究组,采取的是绩效管理工作模式;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设定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比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满意度、护理工作人员离职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研究结果。结果:采取绩效管理的研究组组三相指标都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满意度为94%;岗位人员离职率为2.4%;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结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采取绩效管理方法,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绩效管理;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从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说,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促使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来说,医院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绩效管理,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现结合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作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定为研究组,采取的是绩效管理工作模式;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设定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段为21-75岁,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选择150名护理人员,22名护士长,15名主管护师,48名护师,65名护士。对照组研究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段为23-76岁,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仍然选择150名护理人员,22名护士长,15名主管护师,48名护师,65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 方法

对照组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由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工作人员出勤以及工作时间,实施考核与监督,以请假或迟到、旷工为绩效考核指标。由护士长领导和安排日常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人员负责执行具体的护理内容,护理工作质量如何和绩效不挂钩。

研究组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取绩效管理工作模式,由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分配制度,决定权由护理部主任所拥有,护士长辅助管理,可提供意见和建议。将绩效考核内容与晋升、聘任相互挂钩,采取制定绩效管理计划和日常绩效挂钩等措施,保证绩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发挥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价值。

    1.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调查,按照绩效管理制度进行评分。统计护理岗位人员的离职率,获得离职率信息。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获得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越高、护理岗位人员离职率越低、护理人员满意度越高,则证明护理管理工作效果越高。

    1.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和岗位离职率

从护理管理工作实际来说,实施绩效管理后,通过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个人利益相互挂钩,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付出有回报”的感受,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相比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方法相比,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满意度,降低了岗位离职率。研究组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满意度为94%;岗位人员离职率为2.4%;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满意度为82%;岗位人员离职率为4.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别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获得患者护理满意度。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从护理满意度情况来说,研究组的护理工作普遍获得了患者认可和赞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满意。相比绩效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工作,传统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患者护理满意度不高,护患关系紧张,影响着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00

54

44

2

98%

观察组

100

32

56

12

88%

P值





<0.05

3讨论

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强度大和矛盾多等特点,护理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感和不良情绪等,影响着工作效率。同时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下,护理人员抱有“铁饭碗”和“吃大锅饭”等态度,工作态度不积极,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影响着患者护理满意度。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通过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将护理工作质量和个人利益相互挂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聘任和奖励等,调动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实施,主要是围绕医院现代化发展战略,遵循医护分开设计的原则,以及收入和分配不直接挂钩的基本原则,优化了绩效管理制度,推行岗位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增强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促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提高待遇水平的方式,调动护理人员值夜班的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实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较高的护理效益[1]

绩效管理的应用优势如下:①调动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施绩效管理,根据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和质量,进行薪酬分配以及能力评估,实现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绩效满意度[2]。②增强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施绩效管理,促使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认真负责,通过严格规范操作,加大对细节的把控,促使护理工作安全性得到增强[3]。③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实施绩效管理,对护理岗位工作进行量化评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深入到患者中去,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不仅增强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④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绩效管理,加大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精准评估其工的优点和不足,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分项护理经验,增强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增强了护理满意度[4]。⑤强化了护理质量的把控。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引入绩效管理方法,加大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控制,促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总的来说,绩效管理的应用效果明显,在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等方面,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有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倩.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81-82.

[2]文艳,石岩,刘建红.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4):473-475.

[3]韩海霞,张娜.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名医,2018(10):244-245.

[4]聂浩鸿.绩效管理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