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策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策略中的应用

单文明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 要】目的:评价新冠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俯卧位通气可取得如何的疗效。方法:在本次课题中纳入64例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患者,将其参照双色球法分为2组,组名为甲组者用的是间断俯卧位通气,组名为乙组者用的是常规护理,2组所要比较的是氧合状况的不同。结果:甲乙组予以比较的为PaO2、PaO2/FiO2、SpO2、PaCO2,其中前组均比后组的高,即各项全部为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式既可以对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又可以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中具有全面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冠肺炎;俯卧位通气;护理

新冠肺炎是在2019年年末时以武汉为中心爆发的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性疾病,导致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ARDS,它是一种呼吸衰竭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大多数患者都伴随着性质较严重的肺内外疾病。正因为这样,对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的氧合状况进行改善非常重要。俯卧位通气是辅助性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发现[1],此法可以对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善,控制和减少病死率。本文共选择了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患者64例,现作以下评析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64例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患者纳入到本次课题中,分成2组,以双色球法为依据,名称为甲组的共有32例患者,男病人是19例,女病人是13例,而年龄限定的范围25-75岁,平均的年龄是(67.4±5.8)岁;名称为乙组的同样有32例患者,男病人是20例,女病人是12例,而年龄限定的范围26-74岁,平均的年龄是(68.2±5.7)岁。组间加以比较后,P>0.05,即视为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 方法

选择呼吸机为2组病人辅助通气,以血气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再遵照医嘱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甲组的病人以间断俯卧位通气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变化体位:①对体位进行改变以前,需要将存在于患者口鼻腔、气管中的分泌物吸干净,遵医嘱对镇静剂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的镇静,调整氧浓度达到100%,确保氧气供应充足;5人协作,为患者进行体位改变,1人在床头将患者头部抬起,让气管插管始终保持功能位;床两侧各安排2人,为患者翻转;翻转前需要将患者向床的一侧移动,调整至侧卧位,再调整至俯卧位。翻转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管道滑脱、扭曲的情况;体位改变后,要对肢体功能、血液循环加以观察,做好压疮的预防,胸部、面部等受压部位需要支撑上软垫;(2)基础干预:让患者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进行体位变化前需要对患者各指标加以观察,确定各指标处于平稳状态后才能翻身;翻身前让患者维持镇静装;将呼吸道清理好,俯卧位会增加吸痰的难度,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在俯卧位期间的吸痰操作;俯卧位期间需要定时为患者进行拍背,达到排痰的目的;对患者生命体征要进行实时监测,特别要对瞳孔、光反射、血氧饱和度等有无异常进行重点观察,血气要定时检测,维持稳定的内环境;管道维持在功能状态,进行体位变换前将管路逐一夹闭,以免出现反流;变化体位后再将管路逐一打开,对管道有没有扭曲、脱出进行检查,(3)合理调整俯卧位通气时间,以耐受程度、生命体征状态、血气分析结果作为依据,按照≥1h、3-5次/d的标准进行俯卧位通气的调整。通气期间必须对患者状况进行严密观察,禁止离开床旁,间隔2h进行1次血气分析。对乙组的病人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以便对氧合状况进行改善。

    1. 观察指标

通气24h后对2组进行PaO2(动脉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氧合指数)的监测,组间要进行比较。

    1.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以(5fa0e80201e69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来描述计量资料,作比较用的为t检验,P<0.05可以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名称为甲组者,其PaO2、PaO2/FiO2、SpO2、PaCO2均要比名称为乙组者高,2组别在差异上显示的是P<0.05,如下表所示。

表 1 氧合状况的组间比较

组别

PaO2(mmHg)

PaO2/FiO2(mmHg)

SpO2(%)

PaCO2(mmHg)

甲组(n=32)

117.8±15.5

250.2±19.4

94.7±5.7

250.2±19.4

乙组(n=32)

96.7±5.3

203.7±14.5

90.3±2.1

203.7±14.5

t

7.2864

10.8605

4.0974

10.8605

P

0.0000

0.0000

0.0001

0.0000

3 讨论

对于新冠肺炎所导致的ARDS,选择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够对氧合状况进行改善,促使病情快速康复[2]。因为仰卧位会让受重力发生改变,进而改变腹侧至背侧的腹腔内压,胸廓、纵膈位置改变后,会明显的减轻重力作用,腹腔内压无明显的梯度,可以让肺内气体均匀的分布在体内。仰卧位的情况下,心脏主要在肺组织上压迫,限制了肺通气。而俯卧位则是肺组织处于心脏上,这样就极大的减轻了心脏对肺造成的压迫[3-4]。另有文献报道[5],俯卧位通气能够让患者的肺功能残气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

本组实验最后的结果是,甲组这组病人,比乙组病人的PaO2、PaO2/FiO2、SpO2、PaCO2都要高,全部是P<0.05。护理体会是: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式既可以对新冠肺炎导致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又可以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全面性的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云鹏,朱望君,冯群英,陈果.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策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5):19-21.

[2] 朱舒婷,陈静,曹蕊.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151-153.

[3] 刘玉双,孙东梅,谭丹丹,等.俯卧位通气垫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39(09):1012-1013.

[4] 任国琴,俞萍.俯卧式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5(04):17-18.

[5] 郭发良,杨秀洁,王桂秀,等.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8,57(3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