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口腔护理液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3

分析不同口腔护理液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

欧阳招兰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惠州 51608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口腔护理液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院特选取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根据选择护理液的不同分为苯扎氯氨组、西吡氯铵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三组分别采用苯扎氯氨、西吡氯铵、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比较三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和口腔护理时间的长短。结果:护理结束后,生理盐水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5例,齿间污垢12例,牙菌斑8例,食物碎屑9例,发生VAP8例;苯扎氯氨组患者中口腔异味5例,齿间污垢2例,牙菌斑2例,食物碎屑1例,发生VAP5例;西吡氯铵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例,齿间污垢1例,牙菌斑0例,食物碎屑0例,发生VAP1例,西吡氯铵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苯扎氯氨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过程中,使用西吡氯铵进行口腔冲洗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的清洁度,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关键词】口腔护理液;口腔冲洗;口腔清洁度;苯扎氯氨

针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一直是预防其出现口腔感染的重中之重。同时此类操作往往也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进行经口气管插管后,口腔内原本就较为有限的空间还置入了气管插管与牙垫,导致传统的口腔擦洗方法无法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1]。口腔内部在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清洁的情况下会滋生出大量的细菌与有害微生物,从而使得患者出现口腔口腔感染的情况,在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患者若是误吸口腔分泌物往往会导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引发不良后果的同时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治疗质量[2]。国内有文献指出[3],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的口腔内部或者咽喉部位出现了细菌定植,并在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误吸入患者的肺部,从而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故而针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口腔清洁的方式一般以口腔冲洗为主的方法进行[4],而不同的口腔护理液是否对于口腔护理的效果有所影响尚未有相关标准的提出,故针对于此,我院特取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分析不同口腔护理液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院特选取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根据选择护理液的不同分为苯扎氯氨组、西吡氯铵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均无相关口腔疾病与药物过敏,患者均于行气管插管后2d内进行本次研究且此前未出现肺部感染情况,没有使用激素药物史与化疗史的患者。苯扎氯氨组20例患者中男女各10例,年龄23~87岁,中位年龄(63.75±16.11)岁,存在吸烟患者4例;西吡氯铵组20例患者中男女各10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65.75±12.51)岁,存在吸烟患者5例;生理盐水组中男女各10例,年龄23~85岁,中位年龄(63.49±18.26)岁,存在吸烟患者4例。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基本无差别(P>0.05)。

    1. 方法

为三组分别采用苯扎氯氨、西吡氯铵、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其中苯扎氯氨组采用浓度为0.02%的苯扎氯铵溶液进行口腔冲洗[5];西吡氯铵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30ml进行口腔冲洗;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口腔冲洗方法步骤如下:①进行口腔冲洗前对于患者的气管插管气囊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充气不足的情况,随后将患者的口腔内部分泌物进行吸出与清理,并对于患者的口腔内部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口腔粘膜破损或者舌苔异常的情况,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将患者固定气管的插管胶布进行去除[6];②用手将患者的气管插管进行固定,并随后对于其门齿的刻度进行记录,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叮嘱其将口腔打开,并将牙垫取出,并采用口腔护理液浸润棉球,用止血钳夹起进行擦洗,擦洗完毕后采用口腔护理液自患者的两侧口角向口腔内部进行冲洗,并在对侧采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引流吸出,单次冲洗3~5个循环,期间注意操作力度与操作速度,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则使用镇静剂后采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后进行冲洗;③带引流冲洗完成后,保证患者口腔内无积水,并随后将气管插管与牙垫放回原位,检查气管插管的的门齿刻度,确定无误后对于气管插管进行再次固定。三组均采用此口腔护理流程与方法。

    1. 评价指标

(1)护理后,对于三组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主要从患者是否出现口腔异味、是否存在齿间污垢、牙菌斑情况、食物碎屑残留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2)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

护理结束后,生理盐水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5例,齿间污垢12例,牙菌斑8例,食物碎屑9例,发生VAP8例;苯扎氯氨组患者中口腔异味5例,齿间污垢2例,牙菌斑2例,食物碎屑1例,发生VAP5例;西吡氯铵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例,齿间污垢1例,牙菌斑0例,食物碎屑0例,发生VAP1例,西吡氯铵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苯扎氯氨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2。

表1对比三组患者的口腔情况(n,%)

组别

例数

口腔异味

齿间污垢

牙菌斑

食物碎屑

生理盐水组

20

15(75.00)

12(60.00)

8(40.00)

9(45.00)

苯扎氯氨组

20

5(25.00)

2(10.00)

2(10.00)

1(5.00)

西吡氯铵组

20

1(5.00)

1(5.00)

0(0.00)

0(0.00)

2

-

20.416

13.789

10.000

11.612

P

-

<0.05

<0.05

<0.05

<0.05


表2对比三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n,%)

组别

例数

VAP发生率

生理盐水组

20

8(40.00)

苯扎氯氨组

20

5(25.00)

西吡氯铵组

20

1(5.00)

2

-

7.025

P

-

<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三种口腔护理液中西吡氯铵的效果是最好的,在进行相同的口腔护理操作后,西吡氯铵组的口腔异味、齿间污垢、牙菌斑、食物碎屑、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与苯扎氯氨组。主要原因有几点;①生理盐水对于微生物与病菌而言并没有杀菌的作用,在冲洗的过程汇总往往只能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与机械冲洗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口腔情况帮助十分之小;②苯扎氯氨是一种广谱高效的非氧化性杀菌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在进行口腔冲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于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进行改变,从而使得细菌体内的胞浆物质出现V 外渗的情况,进而杀灭细菌,其对于革兰阳性细菌作用较强,但是患者额口咽部的寄居菌种主要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苯扎氯氨溶液只能杀灭部分细菌,对于革兰阴性细菌效果极为有限,很难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口腔情况,且苯扎氯氨溶液本身与蛋白质接触后会出现迅速结合的情况,接触到口腔存在血与脓的情况后,作用会明显下降,且其本身对于绿脓杆菌与抗酸杆菌并无明显作用,且浓度控制较为繁琐,过低杀菌效果不明显,过高则容易对于患者的口腔粘膜造成刺激,引起不良后果[7];③相对于前两者而言,西吡氯铵属于一种临床常用的口腔科药物,对于牙菌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同时其对于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其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的降低细菌标门的张力,从而抑制杀灭细菌,并在进行冲洗后能够有效的附着于患者的口腔黏膜与牙面上,有效的清除异味并抑制牙菌斑的生成,同时在临床进行冲洗的过程中不会使得口腔中原本正常的菌群发生改变[8],同时也避免了非口腔细菌与潜在致病菌在口中的定植,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口咽部细菌与真菌失调的情况,是一种既安全有有效的理想口腔护理溶液。

综上所述,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过程中,使用西吡氯铵进行口腔冲洗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的清洁度,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闫韦波,白冰,龚琳鸿,等.刷洗加冲洗法运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意义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0(33):167-168.

[2]陈霞,袁秀娟,储友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8,012(001):65-67.

[3]吕琦.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45(01):564-565.

[4]徐娟.改良版Bass刷牙法的冲吸式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4期),2017,10(12):167-168.

[5]赵玉娥.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000(007):1001-1003.

[6]申霞.洗必泰在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45(01):564-565.

[7]冯绍杰,孙雪林,陈岩.不同口腔冲洗液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7,33(8):100-101.

[8]李彦慧.两种口腔冲洗液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032(005):47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