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刮刀在内界膜剥除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膜刮刀在内界膜剥除手术中的应用

许莉 刘玉璞 刘巍 巴颖超 罗晓军 李山丹 王为 侯东升 李克东 刘清云 通讯作者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眼科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膜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膜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膜刮刀;内界膜;剥除;应用

引言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前膜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特征改变常会牵连到黄斑区,在术后视网膜前膜复发概率达30%左右,因此采取有效的剥除术对于视网膜结构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挑选40例在我院眼科进行视网膜治疗的患者,该患者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排除已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合并眼外伤或黄斑孔术后填充气体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间接检眼镜,眼部B超、oct检查等。

1.2研究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膜刮刀对患者采取玻璃体手术,同时利用曲安奈染色,以辅助玻璃体后皮质剥除,利用吲哚青绿染色并剥除黄斑视网膜前膜以及血管弓内内界膜组织,眼中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以及变性区域,手术之后需要及时将患者眼部填充硅油,结合手术是否使用膜刮刀进行剥除可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手术6~10个月之后及时取出硅油,随访6~12个月后,患者手术后三个月以及取出硅油三个月应当使用oct及时观察患者黄斑区域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前膜形成,并记录视网膜复位和视力[1]

1.3统计分析

将所有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使用fisher概率法,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p低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研究结果

首先从患者的一般资料来看,实验组的患者男性有12例,女性有8例,平均年龄为49岁,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3例,7例,平均年龄为4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年龄、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从患者术后眼部情况来看,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三个月,实验组的患者通过oct检查未形成黄斑前膜,而对照组中有6例形成黄斑前膜,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而对照组有5例,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复位率实验组有89%,对照组为90%,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玻璃体硅油取出以及联合视网膜前膜全部剥除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前膜,对于黄斑水肿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来看,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硅油取出以及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术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前膜,对于黄斑水肿者实验组有1例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有6例视力低于0.05,有7例视力介于0.05~0.1之间,有4例视力介于0.1~0.3之间,有2例视力大于0.3。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有9例视力低于0.05,有4例患者视力介于0.05~0.1之间,有7例患者视力介于0.1~0.3之间。两组患者相比术前视力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两组患者视力在术前,术后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使用磨刮刀进行内界膜剥除,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去除视网膜前增生膜,进而解除牵引,对于视网膜功能无显著损伤。基于该认识,近年来,研究学者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利用黄斑内界膜剥除同时联合使用膜刮刀以阻止视网膜瓣膜形成。现有的研究发现,视网膜是与内界膜具有紧密联系的,视网膜的前膜源于内界膜,内界膜存在是视网膜前膜重要基础。去除内界膜实际上是去除所有视网膜表面结构和其所依赖的基底膜,以防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如果去除视网膜体膜之后,仅会残留一些组织进而会导致增生膜复发

[3]。在本研究中,按照剥除术是否使用膜刮刀可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无论术前是否采用膜刮刀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只针对黄斑前膜患者剥除视网膜前膜没有及时剥除内界膜,手术后仍有6例患者存在黄斑情况形成,需要取出硅油,再次完成视网膜膜剥除。该结果表明,对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联合膜刮刀能够有效预防激发性视网膜前膜形成,但在术后无法避免其他部位眼部疾病发生,也不会受到内界膜剥除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金红, 陶明, 李艳,等. 内界膜翻瓣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配对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018(012):60-61.

[2]杨中伊, 游志鹏. 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20, 040(006):578-581.

[3]张翔翔.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J]. 医药界, 2019, 000(02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