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再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肺动脉高压再认识

李彩霞

成都心血管病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31

肺动脉高压多见于青年人群,属于一种恶性度极高的疾病,很多人多知道癌症患者的愈合效果较差,但是大多数人对此病的认知却较少,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此疾病属于极度恶性疾病,愈合效果可用灾难性进行形容。临床上将这种疾病称之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由此可知此病的危害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且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症状,若未正确确诊,及时开展有效正确治疗,极易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很多病人就因未得到正确治疗,最终因右心衰竭无法纠正而死亡。疾病的误诊率较高,临床应提高警惕。但是,此病并非不治之症,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型药物与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新型药物与基因治疗、活体肺移植等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尚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疾病逆转具有诱发作用。

1 疾病的分类与诱因

肺动脉高压是在静息状态下,监测肺动脉压力超过25mmHg,是一种因多种因素作用下,肺循环血管出现血管收缩、阻塞等表现,进而产生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属于病理、生理状态的一种,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右心衰竭,严重者也会导致全身心脏衰竭。病理因素是以肺动脉局部产生的前列环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等舒血管因子减少,增加血栓素A2、内皮素等缩血管因素增多。疾病发病早期,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虽然已经出现右心室肥厚、慢性高压性肺源性心脏病,但是多数患者仍无显著症状,患者随着病情发作,可出现乏力、气急、心悸、咯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也会出现四肢寒冷、脉搏细小、心绞痛、周围性紫绀、昏厥等症状,但是发病早期,紫绀症状并不明显,若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情况下,此时紫绀症状会明显加重。

开展体格检查时,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心脏代偿情况、原发病性质等不同表现,患者可表现为心浊音扩大,方向多向左侧,可见胸骨左下缘处,见到抬举性搏动,增强肺动脉瓣区内第二心音,并现心音分裂。处于收缩期时,可听及喷射性杂音,存在相对性肺动脉瓣不全患者而言,舒张期内听肺音时,可听及吹风样杂音,使颈动脉可见的心房收缩波。存在右心衰竭症状时,患者存在肝肿大、水肿、颈静脉怒张等表现,在胸骨左下缘听音时,收缩期时,可听及吹风样杂音,舒张期听音时,可听及奔马律,也可听及第四心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可将肺动脉高压划分为5类,一类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第二类是肺部疾病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第三,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第四,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第五是未知多因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分析疾病诱发因素时,开展遗传因素分析,发现可诱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诱因较多,疾病因素包括艾滋病、结缔组织疾病、骨形成蛋白受体2基因变异,血吸虫病,同时常见的肺部基础性疾病也作为常见诱发因素。根据发病病因是否明确,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第二类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根据肺动脉阻力、肺动脉楔压(PAWP)增高、心排出量等指标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肺栓塞等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大所致;第二类: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甲亢、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心排出量增加所致;第三类:毛细血管后性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左心衰、二尖瓣狭窄等原因引起PAWP升高所致。针对非一种独立因素引起的,临床将其称之为多因性肺动脉高压,临床又将此称为反应性肺动脉高压。

2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的动脉性动脉高压,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昏厥等症状。目前,临床诊断时多采用综合诊断方式进行判断,其中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 X线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可对患者的肺动脉压水平进行间接测量,是临床常用的初筛检查方式,而想要确诊则多采用有创检查,临床公认的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右心导管压力监测。

慢阻肺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发疾病因素,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导致患者出现右心衰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对慢阻肺此基础疾病开展积极、正确、及时的治疗,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进步发展均具有预防作用,在改善预后方面也具有较大益处。目前,临床多以吸氧、预防感染、抗凝治疗、降低血液粘度作为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治疗原则。

临床可多采用药物治疗此病,药物种类与治疗方法较多。钙通道阻滞剂仅针对少数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为阳性者有效,此类药物包括长效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等药物,口服给药后,可使患者的肺动脉压降低,但是此类药物针对多数阴性检出者则无效果。前列环素类药物可使血管平滑肌有效松弛,对血小板发生的聚集反应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肺血管的重塑也具有逆转作用,可增加外周骨骼肌的氧利用率。目前,临床常用的前列环素剂型较多,不同药物的给药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依列前醇用药时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伊洛前列素则需采用吸入给药方式;前列素钠则需利用口服给药方式,临床需根据医嘱科学选择药物与给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也是临床治疗此疾病的有效药物,其中波生坦作为常用。西地那非等药物属于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临床用药后,可通过对磷酸二酯酶5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使机体内的NO-cGMP水平进一步升高,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使之松弛,对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肺动脉高压患者若早期未对疾病开展有效治疗控制,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晚期心衰等症状,出现有心衰竭、反复昏厥等表现,且出现肺移植前过渡状态时,临床可采用介入治疗,也可接受肺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等方式治疗,但是上述方式仅能控制,无法真正改善。

综上所述,肺动脉高压值得高度重视,一旦确诊应积极接受正确治疗,其中以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等药物开展靶向治疗效果最佳,可使肺血管阻力、压力有效控制,改善右心功能,从理论方面而言,此方式在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应用,可改善预后,但是临床仍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慢性力衰竭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可利用西地那非进行短期治疗,控制病情发作,但是此类患者仍不推荐采用靶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