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1

浅谈心内科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邵娜 张晓涵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1)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积极的心里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风险应急计划,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大大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证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护理

患者的安全[2]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心内科的疾病是人类需要面对的大类疾病,其潜在的危险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并且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

1内心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病人的主观因素

许多老年生病和残疾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敏感症状,有些病人治疗效果较差,容易发生下降,床、冻伤、烧伤、自残和自杀事故。

1.2客观因素

  1. 环境因素如洗手台不干燥,地面床椅子放置错误,光线太强,太暗等。很容易伤害病人。(2) 药物因素心内科患者常使用强心、扩血管、镇静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2心内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及时评估和记录病情及伴随症状,自理能力,有无跌倒,视力障碍等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使用床头卡及腕带,作为识别的标识,对有跌倒风险患者的床头插“防跌倒、防坠床”标识,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并做到与医生沟通及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

2.2护理人员对重点区域、时段、患者的安全管理(1)关键领域包括门窗、卫生间、病房床单元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病人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应当建立检验人员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关键时间,包括假期,中午,晚上,病人起床,吃饭,此时人员相对较少或者其它更忙碌的这些时间,关注病人相对较少,容易发生事故,科室在特殊的时间内增加护理人员协助,假期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加强预防、避免事故的病人。(2)加强关注病人护理和管理。 病情危重的病人:心脏病常见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和其他重症病人,护士必须把病人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便于观察和救援,强调工作的可预测性,抢救物品及器械必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容易发生压疮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落实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防止褥疮的发生。

3用药指导

(1)应用扩血管药物在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药物输入速度应缓慢,不可随意调节,有条件的话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速度。用药时出现头痛、颜面潮红、心悸等症状由于药物扩张血管所致,输液时不可突然改变体位,输液后卧床休息20分钟后缓慢坐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护理用药前需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防止引起紫癜,红斑等。用药后要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有无血尿、黑便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4心理辅导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不容易治愈,经常重复攻击或需要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护理模式,给与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准确的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点,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护理人员同时也应该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5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

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团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不定期安全检查,护土长每日早晨,关键环节、关键时间,防止错误和事故发生。

6小结

针对心内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我认为在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意识,强化管理,构建起安全的气氛,同时需要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鼓励他们参与到安全护理,这样才能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瑞敏.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05) .

  2. 刘丽杭,党勇.患者安全的概念与措施中国医院管理,2005,

25(1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