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制造企业仓存管理强化环节问题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酒类制造企业仓存管理强化环节问题解析

周利军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股份有股公司, 0675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已在很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库存是公司的库存资源、原材料的综合。各类的成品、半成品都属于库存范围。库存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保持企业供求平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合理控制库存,让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对策


在制造企业中,流动资产的很大一部分被库存占用了,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降低成本的潜力已经不大,而降低存货成本仍有较大空间,所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一、我国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存在单纯重视经济效益的现象,各方面不能做到沟通联动,企业管理层人员在做决策时,只关注生产量和销售量;而生产部门依照决策,将产品足量生产出来,并不会考虑仓库的贮存费用;销售部门仅仅报出生产计划,而不考虑市场的接受能力,造成产品滞销或者积压,这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还给企业的名誉造成损失,这些都是由于各方面的库存管理意识不强所导致的。

(二)库存量不合理,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由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市场动向变幻莫测,企业决策人员若事先没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调查而产生需求预测失误时,会导致各类原料、半成品、产成品超过合理库存量,在仓库积压,不仅增加了管理费用,也占用了企业的可流动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企业的投资和规模扩大受限,为企业带来亏损风险。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仓库是一个企业物资最为集中的地方,很多企业为了受传统固有思维的影响,认为仓库管理没什么技术含量,找几个会用电脑,文化程度不用太高的员工,对账目进行登记管理就可以了。忽视了作为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不加以重视,最终实际结果也不会理想。所以在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安排时,必须要保证同时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另外,一些仓库管理人员往往抱有只要货物出入库数量和账目对得上,自己的工作就完成了的心态。但是对于货物的库存周期、周转率、库存量是否合理都不关注。仓库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的对库存量变化进行分析,不能及时的做到反馈与预警,则生产的各个环节沟通会更加不畅顺,无法及时地调整计划。

(四)供应链管理不健全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供应链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的各个过程,从原料的采购、生产到最后的销售;外部供应链包括前期与供应商的协调、后期与客户的沟通等。前期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对相关情报准确的收集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市场快速反应。而目前汽车企业在做相关决策时往往凭借以往的经验或对市场的推测,对于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知之甚少,可靠程度很低,这会造成整个生产链的断裂。


二、强化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组建企业物流管理中心

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仅限于存货的保管和配送,并没有起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等职责。应组建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心,监控库存情况并做好库存分析;确保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质量及其流通效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收发货品,及时做好存卡记录、月盘点和统计工作,确保出入物品与订单和账目准确无误;及时掌握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出仓的正确数据,与物品使用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公司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必要的服务;掌握物料的市场行情,变化规律,与采购部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库存位置以及装卸搬运工序,科学编排运输方案等。

(二)对存货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分成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对于小型企业来讲,可以在仓库中分区域分别存放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仓库中的存货由于品种繁多,可以按其重要程度,采用ABC分类法,将其分成A、B、C三类。看管好A类物资就等于管好了70%左右消耗金额的库存,因此企业应尽量降低他们的消耗量,而且要在保证供给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他们的库存额,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对这部分存货应严格执行盘点制度。C类存货与A类存货相反,品种多,而消耗金额却很少,对这部分存货不需投入过多的管理力量,可以采用批量采购的方法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安全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B类存货介于A类和C类之间,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三)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货管理信息共享

可根据自身业务流程分散购买各种管理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如先购买ERP或用友U8等软件中的库存管理功能模块,建立起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共享,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整个产业链上的存货,如果没有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那么只是把存货从一个产业层面转移到另一个产业层面,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行盘点控制。企业应根据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清查,确定存货的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效率、效益最大化是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促使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库存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计香.探析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商,2013(23):61.

[2]潘玲.基于供应链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8).

[3]崔德忠.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库存管理模式[J].中国市场,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