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民办高校风险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后疫情时期民办高校风险管理浅析

王彦龙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摘要:突如其来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工商企业人流密集场所关停时间之长前所未有。随着疫情缓解,高校逐渐开学开展常规教学,但民办高校还是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分析,为高校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 风险管理


一、民办高校风险因素

民办高校是自我承担风险的自负盈亏主体,同时又承担着高等教育的特殊任务,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后疫情时期,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安全保障风险、生源变化风险,经营运作风险等。

(一)、安全保障风险

1、疫情防控风险

2020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对全球经济和生活持续产生影响。传染源的潜伏期长、传染途径的多样性,对于疫情防控造成困难。学校一直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随着高校逐渐开学开展常规教学,疫情防控难度愈发加大。若发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可能导致学校的停课,因而疫情防控风险位列首位。

2、校园环境安全。高校是开放式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这将给高校的消防、治安、事故防范等造成很大的压力。

3、食品卫生风险。学校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和敏感,面临后勤社会化的现状,高校实际上难于监督,使得高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风险增加。

4、学生人身心理风险。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具有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但同时思想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抵御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欠缺,易发生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二)、生源变化风险

目前因为独生子女承载着家长所有希望,使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不断提高。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的生育率为为1.04、1.26、1.24,即平均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2左右。随着未来青年人口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回落,高校可招生人数下降的可能性很大,高校面临生源减少和大学扩招的困境。而由于近十年高校连续扩建扩招,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的招生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专业水平、学科设置以及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地方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作为自负盈亏主体的民办高校,面临生存危机。青年年龄分布详见下表:

5f924cec22979_html_9baa3abdcd284aad.png

(三)、经营运作风险

1、政策法律风险。我国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之中,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政府的管理政策和重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高校管理运作因政策法规的变化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而承担较大的风险。

2、专业设置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模式不断产生。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的需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三越”现象,即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越好、专业去向描绘得越吸引考生越好,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有自身的许多缺陷,并非完美。市场虽然反映当前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有些专业可能现在非常热门,假如以此为据而扩大招生,谁能够保证四年以后这些专业还是热门呢?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必然会妨碍人们对于人才需求的科学判断。在高校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问题上,也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把一时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惟一的尺度,否则就会贻害整个教育发展乃至我国的科学发展。近几年财经类大学招生分数线滑坡就是明显案例。

二、民办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多数高校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民办高校,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

(一)、首先,风险管理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是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引入国内。至今在我国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远未达到普及推广、广泛应用的程度。

(二)、其次,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民办高校作为自我承担风险的自负盈亏主体,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三)、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三、民办高校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与措施

民办高校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措施一般由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应对策略、效果评估等环节组成,这些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对高校风险管理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

(一)、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是高校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民办高校要根据面对的竞争压力,分析内外环境及管理现状,制定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具体的应对实施计划、有力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保障、合理的经费预算、科学的技术手段等风险评估管理规划。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民办高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绘制流程图、制作风险档案、开展风险调查、财务报表分析等科学方法对高校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感知和统计,识别高校面临的风险源,判断预测的风险是否存在,以及影响程度。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对风险成因、发生概率、危害程度、损失大小、预期时间等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等过程,是高校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对所有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规避或减小风险的可能性估值等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并与高校决策层能够承受的公认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决定是否发布风险预警。

(四)、应对策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大小等方面,提出处置和应对风险的意见、办法和措施供决策层选择:

1、风险规避。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民办高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是一种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彻底、最有效的反相应的策略。

2、风险转移。在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有意识地将可能发生风险的项目或后果转嫁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这种风险应对策略必须遵循让风险承担者得到相应回报以及谁有能力管理风险就由谁分担的原则。

3、风险预防。即在风险发生之前,民办高校可以采取消除或减小风险因素的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损失程度的目的。

4、风险控制。在民办高校面临不能回避或转移的风险时,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达到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后果大小目的,这也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5、风险承受。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当发现所有应对方法的成本费用可能超过潜在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时,民办高校可以采取留置消化风险,自行承担风险损失的应对策略。

6、风险应急。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还应当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降低无预警信息的风险事件发生。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民办高校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影响。

(五)、效果评估 对民办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效果评估是高校风险管理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效果的重要步骤,是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文潭.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31.

[2]易富贤 苏剑.从单独二孩实践看生育意愿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国人口形势展望 [DB/OL].[2015年1月4日].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01/04/content_34468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