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精神在某新兴配售电公司发展中的探索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红军长征精神在某新兴配售电公司发展中的探索应用

杜作义

兰州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 要: “电力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有效的推进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改革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改革的大背景形势下,中国西部地区一个无任何“老底子”的新兴配售电公司成立了,在成立运营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现要健康成长都困难重重,对未来发展的道路更是迷茫模糊,能否挺过“三年”这道坎都是未知数,在此情况下,很有必要优先树立坚定的信念,借鉴红军长征的精神和战略战术,夯实必胜的信心、看清未来道路,战胜目前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配售电公司;长征精神

1引 言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起步至今已发展了130多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这71年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多个阶段,长时间的不发达和不平衡的社会经济状态导致了电力工业发展错综复杂。现今,我国的电力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技术及管理先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进一步释放电力工业改革红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就变得迫在眉睫,但多年发展累积的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要完全一一厘清并非易事,目标宏大、清晰,但过程充曲折、充满未知,容易使新兴的配售电公司丧失信心,半途而废。

2 长征精神带给某配售电公司发展的借鉴作用

2.1 长征精神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高度总结了长征胜利产生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可以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指引。“增量配电业务”和“电力市场交易”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不断试点、推进和取得突破,社会各经济责任主体纷纷参与,用电企业期盼着电力要素成本降低,激发更大的生产积极性,电能供应企业希望着“全额消纳”带来生产的热情。电力体制改革的“宣言书”已发布,“宣传队”遍布各地,“播种机”已组织有序的进行到第五批,假以时日,必将在祖国各地开花结果,惠及人民大众。

2.2正确的战略方向是胜利的必要条件

红军长征起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江西广昌与国民党军队决战损失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退出苏区,开始长征的,即战略转移。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不断发展壮大了苏区,那为什么在自身较之前壮大的情况下却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原因是多重的,但主因还是因为博古、李德不切实际的指挥、照本宣科式的作战思维,错误估计了己方与敌人的力量悬殊,推行了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使中央苏区中心区域受到严重威胁。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公司发展同样可以借鉴长征的得失为我所用。首先要确定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如果一个公司连存在的意义、价值观是什么都不清楚或者模糊,那么对公司发展应该干些什么业务、干到什么程度、投入多少资源、是否需要舍死一搏等就无法斩钉截铁的、信心十足的决策;其次,公司发展的困境、瓶颈又何尝不是 “敌军围剿”的无硝烟战场。现在各行各业竞争都非常激烈,当然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淘汰落后的“产能”,鞭策后进、激励先进,唯有切合实际的跟紧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修正战术,使之具有灵活性、可行性,敢于尝试和创新、创造新的“战法”、思路,不管是“游击战”、 “麻雀战”还是“运动战”,只要在过程中保存了自己,又“拖疲、拖瘦、拖垮”了“敌人”(此处的“敌人”指自身僵化的思维、脱离市场实际、不求上进的懒惰及市场不利因素等),那么就应该积极总结、应用,不断发展壮大。

2.3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中央红军从于都战略转移,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行进缓慢,而蒋介石以16个师实施“追剿”,同时命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内,敌人兵力薄弱,派系各异、矛盾暗伏、动作不一,有利于红军机动作战。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未能迅速、有利的发挥红军优势、各个击破敌人,被动的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后,蒋介石调整部署,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北去湘西的路上。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当前态势,力主放弃原定与红2、6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以摆脱敌人,以及经历后来的“突破乌江”“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扭转了不利的被动局面,迎来了战略转移胜利的曙光。

借鉴中央红军的长征史,仿佛看到了一个公司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要迎面市场的各种艰难危机,在此情况下,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坚定的信念、十足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来战胜困难,最终趟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大量笨重的器材拖延了行军的速度,使阻击部队遭受较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为敌人腾出了封锁合围红军部署的时间,为下一次蒙受更大的损失埋下了伏笔。诚然,那些笨重的物资是苏区红色政权存在的物质体现,也是经过了大量艰苦卓绝地流血牺牲才换来的,“不舍”是苏区军民深厚的情怀和对红色政权寄予的期望,但是,从整个红军转移的战略角度出发,唯有保存有生实力,才能继续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这一方略在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可以得到印证:敌人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而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则不到3万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党中央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延安保卫战战术运用得当,国民党军损伤惨重(三个旅1.5万余人),连中共指挥中枢的毫毛都未能碰到。一个公司的发展,必须要适时的摈弃某些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行,灵活机动,发挥自身长处于市场中搏击才可能有惊无险,获得胜利。

3 配售电公司发展的思考

配售电公司是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成立的新公司,或许在成立之初,大家就对公司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业务效果未达到大家预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疑虑,下面,就借鉴红军长征的历史,分析公司的发展。

3.1公司的战略。配售电公司的战略方向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清晰,响应并推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释放电改红利给社会,助推经济发展。公司战略是切合实际的,暂未取得预期结果有客观因素的存在,自身本来就很弱小,要撼动原有的市场体制、机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在主观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多些耐心,合理根据市场机遇调整“战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员工应放下思想包袱,厘清思路,坚定电改的“长征精神”这个信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必要的时候修正“战略”,跳出不利因素的“围追堵截”,从而寻求新的、切合实际的能到达战略目的地的路径。

3.2公司战术。公司在实现战略目的的途径中,因地制宜的抓住市场信息,坚持并适当的调整围绕能源行业供给的改革,迂回曲折的使之围绕公司战略服务,以达到最终目的。红军“四渡赤水”,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敌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配售电公司为达到既降低购、售电成本,又能获得盈利的目的,依托公司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开发一批新能源项目,一方面项目本身是具备盈利条件的;另一方面可以为增量配电网区域用户提供可靠持续的低成本电价,使得配电网的电能有了源头活水,从而暂时绕开了增量配电网业务当前的屏障,把目前的主要矛盾变为了次要矛盾,以开展配电网“侧翼”的工作来带动配电网业务本身的发展,在运动中谋求生存的空间,不坐以待毙。

3.3争取发展的主动权。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战役”共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军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为红军彻底跳出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时间,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完成了“四渡赤水”声东击西经典战例中“歼敌”的任务,为摆脱敌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配售电公司抢抓“新基建”机遇,依托有利的光照资源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争取5G基站项目合作机会,申请充电桩项目投资建设,布局新增区域供电等业务,力争扭转公司发展的不良局面,以做实“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发展的主动,避开增量配电网区域划分这道“难题”,以“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的战术赢得发展主动权,避免公司被困死的危险。以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5G基站供电为载体,进一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获得优势电价,逐步盘活存量变电站资产,从而实现电改的战略意图。

4 结语

某配售电公司的发展困境也是同类型企业面临着的共性问题,尤其对民营资本控股的企业,无法经受长时间的等待和忍耐,虽然有急功近利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资本周转需求快,利润要求高等条件的刚性约束,否则,公司将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选择参与电力体制改革、选择开展增量配电网和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业务,必先要做好吃苦、遇困、承受压力、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还要具有乐观的革命精神、超常的勇气、智慧,坚信电力体制改革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红军长征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Z].2015

[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发改经体﹝2019﹞27号)[Z].2019



作者简介:杜作义(1982年11月),男,汉族,四川宜宾,大学本科, 工程师,就职于兰州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和增量配电改革及电力市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