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

代红艳

隆化县 医院 河北省承德市 068150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我院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的标准进行随机划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死亡率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从心脏功能指标来看,对照组LVEF和BNP指标,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有所提升;观察组两项心脏功能指标均大幅提升;而从临床疗效和死亡率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内科治疗方法可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快速恢复,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

在内科临床研究治疗过程中,重症心力衰竭是一种拥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综合征,气促、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都是该病的主要表现,一般情况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缺乏稳定性,自身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可能受到疾病威胁。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老年群体患病几率增加,社会医疗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国内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1受体阻滞剂等,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其作用效应已被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包括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为(72.3±11.4)岁;而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15,年龄主要介于63~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3±12.9)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4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后,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等进行常规检测,实施血压水平检测,在遵循低流量法的基础上进行给氧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强心剂、血管扩张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合理控制病情,并保证患者睡眠的质量,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指正。

1.2.2观察组

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内科疗法,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有效联合,具体用药标准如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1片/次,1个月为1疗程。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1片/次,30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判,评判标准如下: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心功能恢复至2级;

有效—临床常见表现,基本得到有效消除,心功能达到1级标准;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均未取得好转。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死亡率比较

从临床疗效和死亡率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据观察对照组死亡率达到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从心脏功能指标来看,对照组LVEF和BNP指标,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有所提升;观察组LVEF和BNP两项心脏功能指标均大幅提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严重失衡,各类老年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同时,社会负担也有所加重。心力衰竭是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下降等是疾病的主要诱因,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系统无法向其他功能器官进行血液和氧气的补给,引发患者气促、胸部疼痛以及发绀等症状,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会导致其泵血功能丧失,患者若病情严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正常生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其诱因也各不相同,但是发展程度存在直接的差异,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差,所以,心脏病比较严重,在医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期间,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在临床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急诊内科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重症心力衰竭作为原发性心肌损伤、心脏病病变诱发的心脏长时间负荷导致,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代偿综合征。

当前阶段,国内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如,利尿以及强心类药物等,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辅助条件,在实现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的同时,对病情发展和恶化形成有效的遏制,但从临床实践来看,该治疗方法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整体治疗效果与期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临床疗效仍待改善和提升。而在本次研究中,创新性的应用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方法,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复合剂,可是通过与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有效融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氢氯噻嗪属于利尿剂,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可实现对患者机体血容量的有效降低,形成对血浆肾素活性的有效激发,提高醛固酮整体含量。美托洛尔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对茶酚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作用,形成对心肌细胞的全方位的保护,避免水钠潴留的发生,促使患者心脏负荷得到有效缓解,对患者心率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够抑制心脏收缩,延缓房室治疗时间。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无论在临床疗效和死亡率方面,还是心脏和功能指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证明内科治疗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对较高。

结论

综上所述,对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绿青,薛愉平.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6):87-88.

[2]郭艳艳.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CD].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4):620-621.

[3]邓建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3):51-53.

[4]杨兆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65-166.

[5]王和平.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