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哈丽旦 ·贺力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技术积累的教学实施与质量保障需要,针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开展了专业设置、教学实施、衔接教育的教学标准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体系;构建

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发展,使得地理信息的生产环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理数据获取方面,地理信息技术人才不仅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还需要掌握GPS、遥感、CORS站等不同新的技术。在地理数据处理方面,不仅需要熟悉测量学、遥感专业理论知识,会操作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地理数据分析方面,进行地理数据分析需要涉及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人工智能、地理学等理论和知识,涉及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地理统计、空间分析、经济预测、格网计算等技术。在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GIS应用开发能力,不仅具备很好的测绘、遥感、地理学、计算机和应用科学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

1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是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高水平大学教育。汇集北京名校名师名企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2+3+2”7年贯通式人才培养,构建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本科教育“融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3阶段相对独立、相互衔接、阶梯递进。该项目学制“2+3+2”,即:2年高中、3年高职、2年本科。高中阶段(前2年)由优质高中协助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中间3年)由示范高职院校直接培养;本科教育阶段(后2年)由市内重点高校和国外名校深度培养。

2标准体系结构

2.1教学实施标准

1)培养方案立足调研。编制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专业办学调研报告、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制定了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下,引导院校制定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内容完整、上下衔接”的教学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2)课程教学标准。从测绘地理信息岗位工作过程入手,引入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结合实际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确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类开发了测绘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的理论、理实一体、实践课程系列教学标准,以及考试大纲和技能达标考核标准,建立了内部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了教学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教学标准突出了院校办学特色,更能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高于标准实施教学,办出特色和水平。

2.2大赛驱动型协同培养模式

赛学结合、以赛促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中地数码、超图、ESRI等GIS公司每年都会针对大学生举办GIS技能大赛,大赛一般包括操作技能组和二次开发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校内指导老师可针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组队,每组参赛成员不超过4人。老师协助参赛队伍确定参赛题目、内容及初步实施方案,选定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负责大赛的具体实施,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就参赛作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下一步工作内容进行讨论,由指导老师归纳总结,确保大赛作品能够按时完成。大赛举办单位为参赛获奖者设置不同奖项,包括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奖金,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支持,包括开办大赛暑期培训班、定期的网络视频培训、技术交流QQ群、微博、微信及免费下载大赛资料的百度网盘,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成作品的信心。通过参与由学校老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的GIS大赛,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GIS新技术,而且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3教育特色办学

联合院校开发的课程实施标准、教学案例技术标准,在全国80余所职业院校推广应用,提升了职业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办学质量。联合院校成为国家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与教学标准的成功探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进一步深造,缺乏发展动力。由此可见,现行考核方法有待改革。应加强平时考核力度,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的行程性考核,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和评价。课堂实习根据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具体情况取决于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程度及表现、仪器操作熟练程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及实习报告撰写质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省和校级测绘技能竞赛等,根据获得奖项的不同分别进行学分认定,或以学生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各类等级证书和荣誉称号的不同进行学分认定,而非被动地只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决定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好坏。另外,在对教师的评教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将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发表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等也作为课程评教的标准,通过激励教师进而带动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的循序渐进,逐级扎实推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结语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教学目标应当明确,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实习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陈常松,贾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措施探讨[J].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2(50):2-8.

[2]席东梅.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专家解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