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全球化视野下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建设

陈意

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 湖北省 4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因其多品种、小批量、按订单定制化生产的特点,面临着产品研发成本、产能、标准执行监管等各方面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鼓励企业参加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与运用、部门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标准化工作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希望通过不断实践各类改革方案,企业能够在应对市场需求上占据主动,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改革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发展以及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电力成套设备的智能化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基于高性能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可控一次设备越来越智能,彻底改变了在一次设备上加装二次设备的模式,一、二次设备的融合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

1我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产能过剩问题

2016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855亿元,同比仅增长3.3%,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429亿元,同比下降12.9%。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785小郭朝先 刘 芳 杨晓琰当前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时,同比降低203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165小时,同比降低199小时;核电7042小时,同比降低361小时;水电和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略有增长。受电力建设项目和电力供应过剩的影响,造成电力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电设备产量增长的需要,每年缺口都在2000万千瓦-5000万千瓦之间,占比在20%以上。如果国产发电设备不能及时出口,将形成库存,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过剩不是全方位的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具体表现就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优质增量缺乏。从细分领域来看,变电站一次设备、输变电二次设备、发电设备等子行业持续保持较低增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负增长,行业景气度低迷,发展速度难以达到预期,行业内众多企业营收与利润双双下降。

1.2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压力大

装配制造业成本主要由原材料采购、机械加工、产品装配等基础成本,及产品质量风险、采购库存风险、售后服务等管理环节的附加成本构成。其中,基础成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会经过各方权衡,逐步降到最低;附加成本因为风险的不可控,逐步上升为很多企业成本压力的更大威胁。

1.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试验平台不能满足创新的需要

国外先进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一般占总销售收入的4%-5%以上,且具有较完善的科研资金保障体系和稳定的科研投入渠道。据调查,长期以来我国发电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研发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很少达到4%的水平。近年来因经营收入急剧萎缩,研发资金很可能首先被削减,研发资金进一步捉襟见肘。因研发投入较少,我国企业科研基础试验设施总体上与国际同行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燃机研发平台、核电核岛设备科研试验条件等方面还不完善。

2全球化视野下构建管理体系的新思路

2.1以战略思维策划管理体系

战略目标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是必要环节。战略目标的周期为 3~5年,通常会分解为年度目标。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以一年为基准周期的。企业应将战略目标的年度目标和管理体系的目标结合起来,将战略目标作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全体员工对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具有使命感,在意识层面提升到战略高度,自动化解管理体系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阻碍。2015 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理解其组织环境,并以确定风险作为策划的基础”,而企业的战略制定基础同样是要评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战略策划。外部环境变化迅速,这要求管理体系建设也要随着组织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一方面,企业要紧跟国际新趋势,将这种趋势融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去,并且在研发过程中培育研发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在整个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国际化进程中价值链配置问题,确定目前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未覆盖的部分,策划需要加强的环节以及管理重点,并制定实施方案。

2.2完善“政产学研用”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建立电力装备产业“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推进电力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包括清洁高效煤电技术、核电共性技术、燃气轮机技术、大型先进水电装备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技术(如图一)、智能电网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等。组建行业中央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标准、试验认证、产品故障分析诊断、可靠性评价、行业管理、信息化咨询,以及基础性、前瞻性、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着力突破阻碍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瓶颈问题,开展电力装备用关键零部件、材料自主研发并实现工程应用,破解制约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四基”问题,加快电力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切实增强电力装备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

5f8536bb2e635_html_a2d6ad05393f6094.png

图一 风力发电设备

2.3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首台套”政策

我国已经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政产学研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制度设计,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为主体”受到削弱,为此在协同创新中,要强化装备制造企业的主体地位,在涉及知识产权转让行为时,要完善相关制度规定,避免制造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被用户企业或者外部聘用的研发人员“侵权”,鼓励制造企业知识积累和声望积累。在“首台套”政策中,同样要强化制造企业的主体地位,修改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赋予装备制造企业和首次使用装备的用户同等地位和权利。

2.4借产品认证完善管理体系

产品认证是产品进入特定市场,参与竞争的入场券。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时,产品认证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产品认证最终是证明产品质量信息的一种手段,但其实质是对生产该产品企业的管理体系的检验。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应当以产品国际认证为契机,从中发现企业产品制造环节应当改进的机会。从制造改进中领悟该认证地区对产品的核心要求,进而将这种要求贯彻到管理体系的其他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要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契机,以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网络为着眼点,构建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组织。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实施有效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 91 号)

[2]《关于印发 <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 的通知》(国资办发[1992]36 号)

[3]《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 12 号)

[4]《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委产权[2006]274 号

[5]《关于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产权[2009]94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