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小组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临床心理护理小组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实践

周莉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小组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具有相关资质的护士组成临床心理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均基于所学到的心理护理方面知识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基于专门小组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以及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 基于临床心理护理小组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理质量;满意度;

通常护理人员应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使其达到较为适宜的心理状态即称之为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理念不断成熟与发展,心理健康护理已然是整体护理与全面健康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际情况由于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方面知识水平以及技能的薄弱,致使难以满足客户需要,许多医院在心理护理方面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心理护理对于护理品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故此次针对性的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就心理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将报告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选择我院在岗的其中96位护士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为(315f83f006ae26f_html_267f34968124d9ae.gif 5.1)岁。经调查,其中中专学历12位、大专25位、本科55位、硕士4位;此外,副主任护师5位、主管护师16位、护师19位、护士56位。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具有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与资质,均为自愿报名参与。针对不同科室挑选出一位护士作为联络人员组成心理护理小组,并委派专职专科护理人员担任改组组长。

1.2护理方法 由于联络护士与病患接触较为密切,因此首先由其对患者心理护理进行评估。通过对患者情绪以及其它精神状态的观察以及与患者的沟通,从而了解其心理情况。此外,还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心理评定量表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随后护理人员依据心理护理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选择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技能。心理护理主要分为一般方法以及专业方法两种。前者主要为心理层面的疏导以及支持;而后者则主要包括心理层面的干预以及治疗。心理支持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了解患者内心情况并依据不同心理需求给予一定支持,尽可能提高患者心理适应性与自我心理建立。心理疏导而言,则需要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对其自身情况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改善其对当前处境的适应性,并构建有效的心理沟通渠道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维稳患者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交流时信息交互的过程。对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生理与社会层面需求、患者的沟通水平、情感态度等五个关键特性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患者应当应用合适的心理护理疗法,比如针对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松弛疗法以及音乐疗法等,而针对脑卒中患者则可以早前期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从而帮助其释放心理抑郁情绪面,针对癌症患者同样也可以基于行为干预方式来减轻其心理负担等等。此外,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心理干预,同时对其家属也应当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压力释放,继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有助于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1.3评判标准 对期间来我院就诊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四等层次。并将统计结果与以往为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针对计量数据采用n表示,基于卡方进行校验,实际当P<0.05表示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对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普遍对心理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n%

类别

受访人数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小组成立前

59

18(30.5%)

10(16.9%)

25(42.4%)

6(10.2%)

小组成立后

59

35(59.3%)

12(20.4%)

10(16.8%)

2(3.5%)

5f83f006ae26f_html_36f2916af16e166e.gif

14.1

P

P<0.05

    1. 体会

    自心理护理理念提出以来,其对于患者全面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业内的认可与重视,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基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实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为心理护理有关课程只在大学本科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学历较低的中职以及大专学者则唯有通过自学方式获得相关知识;而且对于一些护理人员其个人言辞沟通方面能力也有所不同,言辞导致实际心理护理效果不尽人意。与此同时,对于医院护理人员其工作往往比较繁忙,日常需要对医嘱进行处理以及各种医疗辅助,因此极少有时间耐心倾听患者的各种诉求,沟通效果可想而知。而此次成立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方面培训,帮助其提高理论知识储备,并促使护理人员投入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患者情况与诉求,并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基于该模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患者多医护人员较少时,心理护理小组可以有效甄选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发挥心理护理干预的功效;其次基于联络护理人员的准确评估,可以规避由于其它护理人员盲目操作继而导致的偏差等问题,给患者带来更为负面的心理情绪,避免患者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除此之外,联络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以及广度,而不仅仅只是停留于对表层的一般性心理的干预治疗,而是依据患者一系列应激反应等,采取个性化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接触患者心理负担。基于患者的反馈满意度情况可以更为客观反应无意识的心理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故此次就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与为成立心理护理小组之前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护理小组干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远高于之前护理满意度,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普遍受到患者青睐。而就护理人员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学水平而言,基于此次小组培训以及各个科室联络护士的合作联动下,大部分护理人员均对患者表示了足够的耐心,投入更多的时间倾听患者心理诉求,并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灵活的应用于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患者相较于以往也更为积极的接受治疗,治疗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成立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可以有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帮助患者科学合理的释放内心的压力以及其它负面情绪,此外院内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更为频繁有效,相关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可以判定临床心理护理小组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才红, 胡德英, 曾莉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对临床护士实施心理健康管理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9):81-83.

    2. 周海英, 白小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0):163-164.

    3. 郭凤秋.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23):250-251.

    4. 高亚萍. 心理健康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1, 32(18):3794-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