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无堂食外卖食品的安全保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3

互联网环境下无堂食外卖食品的安全保障研究

李雪珂 高若滋 何慧颖 陈雪怡 李雅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网络订餐因为其便捷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南京审计大学周边的无堂食外卖店进行研究,调查他们的成本、盈利模式和商业合作模式,提出他们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上的隐患以及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小见大。

关键词无堂食外卖;法律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

一、法律方面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本小组立足于外卖这一大众化经济模式,从多个角度对无堂食外卖这一销售方式做了社会调查。根据前期的理论调查研究和中期的问卷调查报告,不难看出我国有关于外卖制度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针对无堂食外卖这一新型销售模式的有效规定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各种资料分析,我国的无堂食外卖存在以下法律问题:

(一)传统监管模式在“互联网+”下的不适用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主要交易类APP发展排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购物、网络外卖与APP旅行预订。与以上三类数据相关的是,我国网络外卖使用人数多达4.21亿,移动端网络外卖使用人数规模达4.17亿。外卖规模日益增大,但是外卖商家的经营手续资质证明不足问题仍是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最严重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在2015年我国修订了《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法律义务。然而,即使立法的初衷是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行业门槛、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力度,但是以传统的方式审核监管相应商家的经营合格证模式应对互联网发展下的外卖食品安全的问题显然没有能够解决甚至减轻严重的情况。此后多次出现上传虚假经营证件、实际经营环境与图片不符的情况。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希望通过相关的法律条文再次确定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法律主体具有资质资格审核的义务,但仍存在卫生条件隐患的“漏网之鱼”。

有关网络平台食品交易的立法层出不穷,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曾经很有效的管理模式在面对互联网时已经溃不成军,只有重新建立一个监管体系才能顺应现有的交易习惯。

二、法制宣传的力度过小,消费者缺乏主动性

无堂食外卖的产生意味着市场一定有所需求,那么在消费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生的纠纷,根据调查消费者往往只是给予店家差评,下次不再购买,很少有实质性的维权措施。维权的方式应该是寻找店家通过合理方式合法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从小生活在家庭、学校的庇护之下的当代大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去了解外卖的分类以及食品安全制度,在发生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时不主动用法律来有效解决。本小组大创项目调查的范围是学校周边,针对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从学生这部分不定时被动接受普法教育的群体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即法制宣传不够到位,消费者被侵权后缺乏主动维权的意识。

消费者应该积极主动了解与自己有关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学会寻求帮助。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担起监督的责任,同时也是保护自身合法的消费者权益。通过日常的普法宣传,加深自己的法律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施加暴力。同时,应该学会区分无堂食外卖店和一般的外卖店,选择更有安全保障的餐饮店,为自身利益负责。如果遇到食品危害到自我身体健康的情况,除了对身边人做出提醒外,要学会通过订购外卖的平台找到商家让其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在自己无法解决时寻找权力机关帮助自己维护正当权益。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检举不法商家,与政府一起共同监管打击违法行为,形成人人自觉,人人监督的形式。

法律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二、经济方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餐饮外卖这一新兴领域的崛起,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着巨大的转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化,通过移动端支付消费的消费者日益增多,从而催生了外卖行业的兴起与壮大,餐饮业也从起初的只能堂食逐渐变成了外卖与堂食兼营,甚至出现了只通过外卖销售食品的小作坊式餐饮店,由于其店面租金等成本相对于一般餐饮店较低,大有冲击传统餐饮业、取代堂食的趋势。然而现有的针对一般餐饮业的有关政策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无堂食外卖餐饮店,无堂食外卖行业应时而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外卖的消费主体——在校大学生,对无堂食外卖这一新兴概念所知甚少。通过对学校周边的部分无堂食外卖店的调查发现,学校内的外卖大部分都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店APP等方式进行点单,不会在进行交易时开具相应的发票,更有甚者没有进行工商登记,不具备营业资质,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存在,危及我国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无堂食外卖经营者往往采取小作坊生产模式,租一间简陋的店面或者在家里厨房就能完成外卖的制作,除去水电煤气费和基本厨房用具,只需要准备食材、一次性餐具和一辆车便能顺利运转起一家无堂食外卖店,更有不良商家通过加热速食包的方式制作外卖。相较于只提供堂食的餐饮店和堂食外卖兼营的店家而言,无堂食外卖商家节省了一大笔店面租金、装修费用以及人工费用。无堂食外卖无需雇佣过多的劳动力,更是可以面向学校招聘学生兼职,足够的廉价劳动力也为无堂食外卖的经营者节约了很大一笔人工成本费用。无堂食外卖店家往往通过公众号、朋友圈进行宣传,大大降低了广告宣传成本。除此之外,无堂食外卖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为主要优势,满足学生和上班族在时间紧急、学业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用餐,相较于其他两种经营模式,无堂食外卖的形式以及没有良好有效的监管措施决定了它入门槛低。低成本、高收入使得无堂食外卖成为新的暴利行业。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适用于无堂食外卖的有关条文,可以说无堂食外卖属于当今法律的灰色地带。为了保证餐饮行业的规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堂食外卖行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和完善的法律规范约束。由于对无堂食外卖行业的监管力度欠缺,经营者在进行交易时往往选择不开具发票,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门、税收部门直接出面进行监管,彻底落实无堂食外卖店的经营合法问题和环境卫生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规范。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政府监督管理对无堂食外卖问题的解决是最有效的。有关部门应该彻查现有的外卖餐饮店,制定环境卫生、食物原材料来源、加工处理规范的硬性规定,并照此规定要求不达标的商家停店整改。

三、社会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均消费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快捷,尤其在“食”方面,人们做到了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种美食的程度,这无疑是外卖业发展的功劳,那么经营外卖的店铺也会因为外卖受青睐的火热程度改变自身的发展模式,因此一种名为无堂食外卖的店铺应运而生。

尽管南审的各大食堂已经包含丰富的食物种类,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不足之处。(1)食堂的菜品过于单一,不会改变和创新。(2)食堂的地理位置距离教学楼或者宿舍总归还是有一些路程,到了食堂后,也不是立即就能用餐,还需要排起长队,等待点餐,点餐后还要等待做饭时间。(3)在点餐的时候,需要和食堂的卖餐人员进行沟通,有的餐馆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使得一些学生对食堂敬而远之。(4)食堂一些餐馆的价格有些过高,有的餐馆则分量过小,不能够满足用餐学生的需要,和外卖比起来似乎外卖更能满足他们。(5)吃饭地点上,食堂虽然提供了很多桌椅,但是在用餐高峰期这些用具似乎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安稳就餐。

相比之下,外卖能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夺走了大学生们的目光。(1)外卖店里的商品多种多样,不仅有各种口味的便当还有新鲜水果、小零嘴、甜品蛋糕和奶茶等食物,而且外卖店能够不断创新,总是有新的产品出现在菜单上,吸引着不少学生去购买。(2)外卖店的外卖员能够进入校园,这样大大方便了大学生们拿到自己的外卖,节省了很多时间。(3)外卖店喜欢搞各种优惠活动,能够给予大学生们折扣和优惠券,使得点到的外卖便宜许多,而物美价廉的东西自然会为外卖店增加购买量。(4)外卖店的食物分量充足,能够让人吃饱甚至有剩余。

聚焦到无食堂外卖本身来看,它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体店铺只做外卖的食品店,他们没有实体店铺,不受专门的监管人员检察,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他们还存在着一些漏洞,所以使他们有机可乘,能够在灰色地带获取更多的利润。很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或者说不关注这些外卖店有没有堂食,更何况他们的开店是否合乎规定流程、食材原料是否经过安全检查,这些东西并没有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只有五光十色的菜单和包装精致的成品。但是这些成品很有可能是在简陋狭小、脏污狼藉的房间里被制作出来的,他们的食品安全没有足够的信用资质保证,不能让人吃的安心。

南审校园的食堂内部都安装了摄像头,确保食品制作公开透明,而且食物原材都是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查,能够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可是外卖店却不同于此,在这里购买的食物卫生安全不一定会有保障,一些无良商家很有可能会为了提高利润以次充好,把劣质的食物原材制作成外卖给学生吃,并没有食品合格证售卖食物,长此以往,十分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外卖店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他们会使用一种叫做“外卖料理包”的东西,加热后就形成了一份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外卖,从外表看起来与刚做出来的饭菜并无不同,但它的营养成分,不能像正常饭菜那样提供充足的能量,它的原料都是些肉的边角料和蔫掉的蔬菜,所以成本极低,食物质量极差。

更为重要的是投诉渠道,如果真的有同学因为吃了他们的外卖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状况,那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外卖店进行投诉,因为很多无堂食外卖店并不在美团、饿了么等各大外卖平台上登记,相反,他们更多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售卖,还有的直接是以微商的形式对外出售,那么同学们不会看到买过外卖的同学们对于该外卖的评价,也不会知道是不是有人因吃过该外卖出现身体问题,在这里也没有投诉按钮和专属客服为你服务,一旦该店主不承认自己的外卖食物出现问题,那么学生们就会投诉无门。

结论

无堂食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为近年来我国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外卖的制作流程到外卖的配送,每个环节的卫生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因为外卖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群体或个体选择了外卖,我们对其安全问题的研究,切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体的权益,符合现实的需求与利益。如何保障外卖的食品安全,如何才能吃到健康放心的食物,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探索解决方案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雪珂(199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法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SX07002C)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舒恺,雷欣.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J]. 现代食品. 2016(03)

[2] 冯海静,郎爽,杨志超,刘佳,贾丽.互联网+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16)

[3] 龚心怡,苏燕欣,滕明宏,钱永贵.当前外卖配送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商论. 2019(03)

[4] 田君.校园周边餐饮企业外卖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以天津某大学城为例[J]. 统计与管理. 2017(03)

[5] 郑海宇,李林.餐饮外卖行业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