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国企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罗珍

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础公司 湖北武汉 430040

摘要:企业发展离不开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明确企业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重大意义,必须积极构建新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增强监督意识,强化监督手段,完善监督制度,只有把改革真正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协调、融合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深化企业自我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和良性循环,企业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才能发挥出得天独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纪检监督工作;有机结合

引言

协同治理下的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高效性和完整性,使其在企业内部发挥切实的“免疫系统”作用,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使国有企业内部的环境得以净化,促进国有企业的优良发展。

1内部审计的定义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与评价活动,通过对组织经营活动、内部控制活动进行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根据这一定义,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识别、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健全自我监督、完善自我规范的重要途径,也是敦促企业管理者正确履行经营管理职责的重要抓手,因此内部审计可以作为纪检监督工作的手段之一。

2内部审计在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中的定位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健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项目绩效的合规性进行监督、评价,为企业负责人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建议措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可持续性。这是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职能定位,也是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1]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监督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内部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日常审计监督,国有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倾向,制定针对性、预防性的措施,从而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国有企业的纪检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起到防治结合的重要作用。

3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联动的必要性

3.1提升工作效率

纪检监督执纪过程中,有时需要审阅、核对大量财务数据,纪检监督部门配备专职人员的专业背景,往往不具备查阅与核对财务账簿的专业能力。结合内部审计,在进行经济案件线索处置时,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和方法,能够直接发现审查调查对象是否有违纪违规的问题存在,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案件查处工作效率,能够充分地发挥审计的侦查作用。

3.2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纪检监督系统与内部审计联动机制,加强业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筑企业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业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和普遍性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督促责任部门进行审计整改,同时将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给纪检监督部门,能够有效避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3.3增强案件保密性

案件的保密性不仅影响案件的办理速度、质量,对案件的成功侦破也有重要作用。在线索初步核实阶段,纪检监督机构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核实工作,可以在不扩大影响范围、不惊动违纪违法人员情况下,以内部审计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研判审计结果和证据,纪检监督部门进一步开展审查调查,有效提高案件的保密程度。纪检监督部门将领导干部审计资料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领导干部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考核依据[2]

4国企内部审计与纪检监督有机结合措施

4.1制度建设,履职规范有序

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制度的监督是保障。在新形势下,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通力合作制度,从制度上采取措施,从流程、细节上严格程序,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这两个部门之间能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监督力度,提升监督工作效率。

4.2信息融合,提高监督效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通过对分支机构运营及绩效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专项审计、项目内控审计、成本审计等发挥好“第三只眼睛”的特殊监督作用,把获取的大量综合性的审计信息和问题线索及时提供给单位纪检监督部门。这些信息可以为纪检监督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监督的主动权。同样,纪检监督部门可以从信访举报以及对基层单位的调研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审计线索,方便审计部门在工作中锁定审计重点,使审计工作更有针对性,为内部审计制定专项审计计划提供支持。内部审计和纪检监督发现问题的时间有先有后,无论是二者之中的哪一方先发现了问题,都要及时通知另一方并作出及时的协调与沟通。因此,可以从信息融合入手,强化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3]

4.3协同治理,转化监督成果

在以往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中,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并没有进行协同治理,而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部门,部门之间没有互相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因此,在监督和治理中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导致监督无法实现有效的协同,也无法促进各部门监督治理职能充分的发挥。当二者进行协同治理时,纪检监督的制度可以被内部审计用于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行为,这样就可以使内部审计改变了以往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渠道不畅的现状,使监督计划得以有效的落实。而纪检监督部门也可以结合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及时对各个级别的干部进行思想作风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以此来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保障企业作风建设的有效实施。而对于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纪检监督部门会给予相应的惩治,以此来提高纪检监督的威慑力,二者的协同治理能够实现高效的监督成果。纪检监督的信访举报制度可以通过广大群众的监督,使国有企业各级干部有所畏惧,同时也可以向审计部门提供线索,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而纪检监督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下发的监督建议书,会给审计工作确定方向和重点作出指引。两者共同发力,将监督成果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4.4优势互补,实现专业融合

企业纪检监督的许多线索和案件涉及经济业务,由于纪检监督职能和人员专业技能方面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基层单位和具体的业务中去,在发现问题和调查取证方面难免深度不够。而查证经济业务,审计人员更专业,通过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能够发现大量的线索和书面证据,进一步节约了取证时间,提高了纪律审查和纪检办案的效率和准确度。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合规性审计时,纪检监督人员专业优势更强,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可以对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了内部审计专业监督手段的局限;处置力度更大,更容易使效果显现,从而提高监督的效力[4]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得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然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完善,可以对国有企业内部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并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宝京.石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职能融合[J].现代国企业究,2018(4):231.

[2] 李文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职能融合[J].财会学习,2018(2):146.

[3] 孟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与现代内部审计业务的融合之道[J].国际商务财会,2016,(10):58-61.

[4] 陈春梅.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结合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