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李茂盛

莱西市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 青岛 266600

摘要:目的 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痛患儿,研究患儿的病史资料,参考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时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并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从治疗之前的疼痛感(80.3±2.4)下降至(48.1±1.9),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后得知,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肠痉挛、粪便堵塞等疾病会引发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致病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接诊时,腹痛患儿难以提供详细、可靠的病史给医师。全面分析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关键词:急性腹痛;小儿内科;临床特点

引言

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疾病中对比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引发儿童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腹部内部脏器病变,也可以是腹部外周引起的病变所导致的腹痛。由于儿童年龄对比小,因此无法将病情准确的描述出来,这也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难度,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在对小儿急性腹痛患儿进行治疗时,首先要掌握小儿急性腹痛的特点,针对患儿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急性腹痛患儿的病症,针对此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比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痛患儿,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均在1~9岁,平均年龄为(5.7±2.8)岁,病程为30min~1个月,平均病程为(4.0±5.6)d。伴有呕吐患儿32例,伴有发热28例,伴有咳嗽31例,便秘9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现临床反应的72h内就诊。

1.2方法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寄生虫腹痛可先针对患儿腹痛进行止痛对症治疗,待患儿保持冷静、主诉改善后可在进行相应驱虫治疗;腹泻应当保持患儿饮食清洁卫生,依照患儿实际情况使用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等急性对症治疗;急性肠胃炎患儿应当积极调整饮食,防止消化不良,若为消化不良应对症使用乳酶生(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337)、酵母片(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61)等进行治疗,若为细菌感染则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粪便阻塞患儿积极采取开塞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15)进行通便,日常调整患儿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防止上火和便秘;过敏性紫瘢患儿应当坚持以治疗原发病作为治疗原则,采取中药当归丸(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592)治疗效果较佳,严重患儿可采取激素(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38)治疗。针对腹痛可进行腹部热敷、调整饮食等缓解腹痛,视情况采取止痛干预。若患儿在内科接诊后初步确定为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外科急性腹痛时,应当积极会诊或转为外科治疗。

1.3评价标准: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况良好视为治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况逐渐恢复视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并未改善甚至加剧,精神状况较差视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100例患儿当中,70%以上的患儿为脐周阵发性疼痛,20%左右的患儿为右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脐周围疼痛、全腹部疼痛等。其中,明显的腹部压痛以及无明显腹部压痛分别为76、24例。经过临床检查以及分析后得知,患儿内科急性腹痛致病原因较为复杂,致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肠痉挛、粪便堵塞等疾病。根据100为不同病程、不同病因患儿的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并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从治疗之前的疼痛感(80.3±2.4)下降至(48.1±1.9),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同病理生理特点的关系密切,可能由腹内疾病或腹外疾病引发,同时也会受季节、气候变化以及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且小儿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感染,导致疼痛、恶心呕吐、反酸、肠痉挛等临床表现出现。临床中应结合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根据患儿病症特点,小儿腹痛还可划分为内、外科两种。引发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因素可为腹泻病、寄生虫腹痛、过敏性紫癜、急性肠胃炎、粪便阻塞以及感染性腹痛等,也可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引发,还有部分患儿由传染病、中毒以及过敏等引发。其中,寄生虫腹痛患儿往往表现为脐周疼痛且反复发作,患儿可见食欲不振、腹泻、恶心以及便秘等,严重患儿可见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贫血、咳嗽、异常饮食习惯等;过敏性紫癜为变态反应疾病,其可伴随周身症状,患儿可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痛,尤其以脐周和下腹部最为明显,有压痛、便血、血尿、关节肿痛等表现;腹泻病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可见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急性肠胃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由饮食不卫生引起,患儿腹痛多发生于脐部,闷痛交情,可见急性腹泻、恶心、头痛和四肢无力等;粪便阻塞主要为患儿排便不畅或便秘引起,可见腹痛症状;感染性腹痛主要为各类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致病因素较为复杂。

本文为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选取我院10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并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从治疗之前的疼痛感(80.3±2.4)下降至(48.1±1.9),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后得知,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肠痉挛、粪便堵塞等疾病会引发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由此可见,在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时需要详细地询问病因、过敏史等情况,并辅以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正确判断患儿的病情,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马志,王慧智,鞠传余,等.小儿腹痛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治疗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5):237-238.

[2]劳美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研究〔J〕.人人健康,2017,36(22):84.

[3]李洁.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52-453.

[4]姜洪芳.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0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