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中医辩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张艳

开远市人民医院 云南红河州 661600

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20例在我科室治疗的肛肠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疼痛程度,均相当,P>0.05,干预1d后和干预5d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尿潴留、便秘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辩证施护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辩证施护;肛肠疾病;护理

手术是肛肠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肛肠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易出现疼痛、并发症等多种问题,导致其术后舒适度、康复进程,均受到不利影响[2]。常规的临床护理,虽然也加入了疼痛干预,但效果欠佳。中医辩证施护以辩证理论为核心,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施以具有针对性的辨证护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护理干预效果,在解决肛肠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等问题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3]。以下就对中医辩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共选择120例在我科室治疗的肛肠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包括男33例,女27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6±4.7)岁。对照组60例,包括男34例,女26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6.3±5.3)岁。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二者可比。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和常规护理,其中的中医辩证施护包括:①湿热下注型:湿热下注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坐卧不安,部分患者伴随便秘、全身不适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给予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法进行干预,给予三黄膏外敷,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每日换药1次。在此基础上,给予消硼散坐浴,消硼散30g,热水坐浴,每日2次。对于同时合并便秘症状的患者,给予番泻叶胶囊,每晚1粒口服,并叮嘱患者多饮水。②肛门湿热型: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肛门坠胀疼痛症状,同时伴随有食欲不振、喝不多饮、大便干燥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给予清热解毒利湿法进行干预,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宜进食青菜、绿豆粥。对于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指导其多进食水果。对于肛门坠胀的患者,给予三磺栓肛门内放置,以达到清热通便的目的。③气滞血瘀型:这类患者会存在肛门肿痛、大便难除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需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进行干预,给予三黄膏外敷,同时联合三磺栓肛门内置,每日1次。④情志干预: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解除患者情志不畅的原因,积极开导患者要做到遇事不怒、心胸豁达,排除杂念,不为病痛所困扰。通过移情相制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运用以情胜情法来淡化患者的不良情绪。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录入SPSS21.0软件,其中的计量数据,以(5f701f929cad5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形式录入,行t检验实施组间比较;计数数据,以(%)形式录入,行X2检验实施组间比较,以0.05为检验水平。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疼痛程度,均相当,P>0.05,干预1d后和干预5d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VA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1d

干预5d

观察组(n=60)

6.73±1.17

4.94±1.27

2.01±0.65

对照组(n=60)

6.96±0.94

6.25±1.38

3.27±0.96

t

0.1798

4.0572

5.0572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尿潴留、便秘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组别

出血

感染

尿潴留

便秘

总发生率

观察组(n=60)

1

2

1

2

6(10.0)

对照组(n=60)

3

4

3

7

17(28.3)

X2

8.6376

P

<0.05

3讨论

中医辩证施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该护理技术的基础是中医养生理论和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首先对其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其具体的症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肛肠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下注型、肛门湿热型、气滞血瘀型,根据不同症型患者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机体状态,达到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的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运用移情相制法、以情胜情法等情志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减轻不利精神因素给患者康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5]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施护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虹, 刘刚.中医整体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情绪术后疼痛及护理配合度的影响探讨[J].智慧健康, 2020,06(12):150-151,153.

[2]高洁,肖紫薇.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20, 05(04):5-5,10.

[3]利薇,潘梅英.耳穴压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法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0,05(22):56-57.

[4]吴晖,李霞玉,林海英,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51-252,封3.

[5]金涛.中药熏洗联合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切口水肿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