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颖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人民医院 1531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4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111.3±10.5)min,观察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61.3±1.6)min,两组患者纤维桩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操作时间、成功率、治疗满意度,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结论:口腔修复治疗中,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均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对而言预成纤维桩临床操作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修复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fabricated fiber post and plastic fiber post in oral restorati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40 patients with prosthodontics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astic fiber pos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eformed fiber pos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time of each fiber pos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1.3 ± 10.5) min,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each fiber po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3 ± 1.6) m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 superiority (P < 0.05). Conclusion: both plastic fiber post and preformed fiber post can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rosthodontics. Compared with preformed fiber post, its clinical operation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osthodontic efficiency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refabricated fiber post; plastic fiber post; oral cavity repair

在口腔修复技术不断提高,修复材料质量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口腔修复临床操作效果不断提高。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受到医疗技术不成熟的影响,患者牙体缺损如出现残根、残冠等情况,普遍采取的是拔除治疗方案[1]。此种治疗方案增加患者痛苦,同时还不能保留和利用这些患牙牙根。随着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材料的出现,应用此种治方案可减轻患者痛苦,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研究对比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操作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单个牙体缺损患者40例,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上2mm以上,保证有足够的牙本质肩领。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为(34.5±3.2)岁。患牙包括前牙4例,前磨牙10例,磨牙6例,多根管牙选取一个粗大根管进行单一桩核修复。观察组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35.2±3.8)岁。患牙包括前牙5例,前磨牙11例,磨牙4例,多根管牙选取一个粗大根管进行单一桩核修复。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治疗。在治疗期间,需按桩核预备要求提前预备根管,尽可能保留患牙根内牙体组织。同时清除干净已经龋坏的牙体组织、薄壁弱尖。检测并标记预备的根长,保证可塑纤维比预备根长多出5mm。随后就可将其置入根管。根据患者牙冠缺损的情况、咬合情况、根和长轴方向情况调整患者纤维位置,促使其保持扇形样展开。在进行光固化的时候,时间控制在20秒,维持牙冠形态。取出纤维桩后,进行光照固化,时间控制在40秒,以此完成根内最终形态。采用专门跟内处理液处理患者根面与纤维表桩面,时间应控制在20秒。涂抹第八代粘接剂,弱风吹14秒, 根道内黏固成型后的纤维桩。光照40秒。在预备瓷冠基牙后,取模、并制做全瓷冠修复体,试戴、调牙合、抛光、粘接即可完成修复。

观察组: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治疗。治疗期间,将依据预备钻预备好的根管的直径和深度,选择预成纤维桩的长度与规格。清洁患牙,酸蚀粘接面,同时吸潮纸尖将根管中多余水分清除掉,毛刷涂抹DMG粘结剂于牙体、根管粘接面、纤维桩表面,光固化之后将DMG桩核树脂经根管内注射头自根尖方注入,逐步后退至根管口,根管内安置纤维桩,并使其固化。根据基牙预备原则进行牙体预备。在修复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适当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口腔修复期间,每颗纤维桩所需的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者修复成败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此次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原理,卡方计量资料,在p<0.05的时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对照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111.3±10.5)min,观察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61.3±1.6)min,两组患者纤维桩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详情见表1,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20例,修复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修复成功13例,修复成功率为65.0%,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20)

7(35.0)

8(16.0)

5(25.0)

15(75.0)

观察组(n=20)

16(80.0)

3(15.0)

1(5.0)

19(95.0)

  1. 讨论

在口腔修复中,纤维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的热点话题[2]。根据当前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口腔修复中逐渐开始使用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等材料。利用纤维材料能够提高修复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纤维桩出现前临床普遍采用金属桩修复[3]。金属桩修复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此次研究对比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的应用效果。即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治疗。而结果表明,对照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111.3±10.5)min,观察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61.3±1.6)min,两组患者纤维桩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20例,修复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修复成功13例,修复成功率为65.0%,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牙体缺损修复中,桩冠修复属于常见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修复材料,纤维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比中就能够发现,预成纤维桩的临床操作和使用效果更理想,能更好的延长患牙修复后在口内存留时间。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治疗中,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相对而言预成纤维桩临床操作和修复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修复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媛媛.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3):103-104.

[2]陆美娟.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61-62.

[3]郭兴怀.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应用的临床对比[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0):119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