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应用分析

吴辉黎

湖北天地雷电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笔者首先就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形式,最后就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的使用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带来有效帮助。

关键词:气象服务 互联网 服务方式 工作要点

在诸如农业生产等国人生活、工作等常见领域,气象信息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良好的气象服务,能够对相关活动产生指导作用,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目前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基于互联网开展气象服务,便成为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所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

所谓气象服务,其狭义概念就是给一定范围内的人带来及时、正确的气象信息,由此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即为人们带来各种气象信息的服务。伴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国人不但可以从电视等传统媒介中获取气象信息,还能够依靠微信、微博等公众渠道获取气象信息,获取媒介的多元化,让气象信息服务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1. 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常用方式介绍

依靠笔者的观察与统计,湖北省全省已经将互联网技术与气象信息服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下便是该省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形式。

  1. 政府网站

湖北省以及大部分下属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已经设立有气象服务专题栏目,每天进行1-2次的气象信息发布,并对其中的重要气象信息进行预警。另外,在气象服务专题栏目当中,还提供气象知识讲解等产品,当地群众只需要登录所在地区政府门户网站,不但可以就当日的气象状况进行了解,同时还可以就最近一周的气象环节发展动态进行关注,经过实践,这些政府门户网站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便利。

  1. 新浪微博

湖北省下属城市的大部分气象局已经在新浪微博开通相关账号,这些账号每天会以不同的频率更新所在地区气象信息,给当期群众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便利。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因为微博的受众局限性较大,基本上都是中青年群体,因此对于这些气象局官方微博的运营人员来讲,必须要了解对应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在文案上进行优化,另外,因为气象信息具有时效性,所以在微博上所更新的气象信息必须要及时有效,一旦更新微博不及时,气象服务便失去了自身价值。这也是湖北省当地气象局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了可以在这些官方微博上及时正确的发布相关气象信息,并解决关注人数限制等方面的问题,湖北当地气象局需要和电政部门进行协同配合,将对应区域气象局微博与天气预报专栏进行连接,以此来提升受众范围。

  1. 微信公众平台

湖北省各市区气象局的微信公众平台同样是基于互联网提供气象服务的一种重要途径。用户依靠微信公众平台所自动推送气象服务信息以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自主查询,便能够得到最近3-7日所在区域的气象信息预报,另外,部分城市气象局针对当地农业生产,还对农户开放了官方微信群,向农户披露更加详实的农业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工作要点分析

从笔者对湖北省各市区的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不难发现,依靠互联网,给当地群众气象信息服务获取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当地群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难度也在大幅度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想要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还需要就以下方面内容进行关注。

  1. 气象信息服务需要更加多元化

所谓气象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就是各市区气象就需要凭借互联网,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现有的气象信息服务内容进行拓展,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例如:针对湖北省当地的粮食生产,气象局可以依托于微信群,为群众提供农业指导,就最佳的农忙节点进行分析,让当地农民群众能够在最正确的节点进行农产品的播种、施肥、收割等,依靠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农户增加农产品产量,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气象信息服务需要更加专业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为气象局所提供的气象服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同样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例如如果凭借互联网让气象服务更加专业化,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第一,需要提升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不管是微博平台还是微信公众号平台,都需要指派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不但能够对气象信息进行及时推送,同时对版面进行科学管理,使版面做到整洁直观;第二,吸纳更多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的使用,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资金充足,才有可能打造更加高效的服务平台,技术支持充裕,才能保障气象服务的整体质量。从目前湖北省各市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制约都非常明显,应当予以适当增强。

  1. 其他

实际上,湖北省若想要实现互联网和气象服务之间的有效融合还存在有很多的困难,例如:湖北省全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普及率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若想要真正实现互联网和气象服务的深入融合,气象部门还需要致力于强化与相关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让互联网能够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互联网模式下气象信息服务的铺开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需要针对所管辖区域群众进行操作上的培训,不但需要培养当地居民熟练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同时还应培训其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气象信息的能力,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让居民能够基于自身情况,选择对应的气象信息获取途径,让互联网背景下气象信息服务的桎梏被打破。

结束语:

整体来讲,在中国,互联网技术在近二十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的互联网产业,但是在气象服务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尚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因此,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应进一步研究互联网在气象服务当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让更多群众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气象信息,在感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对其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有效指导,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道朋.浅析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314.

[2]安志强,阿不力米提·阿布都克力木,杨乐.互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19):36-37.

[3]赵娜,刘永生.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104.

作者简介:吴辉黎(1975年10月—)女 ,土家族,湖北长阳人,大专 ,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