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汪曼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目的编制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为评估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提供工具。方法通过概念界定及文献分析,形成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小样本预试验形成量表初稿,用于调查447名临床护理人员,其中227名的数据用于量表的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220名的数据用于验证量表结构。结果量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安全与道德3个维度共35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4,折半信度系数为0.855;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100%。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χ2/df为2.041,CFI为0.953,TLI为0.961,SRMR为0.048,RMSEA为0.040。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水平自我评估工具。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编制;信效度检验

引言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信息获取、管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动过程中体现的主体的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活动越来越丰富,但社会信息道德失范现象却频频发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不协调。信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信息道德失范现象已见于社会各个领域,医学临床也不例外。调研发现,已有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相关报道,但护理人员信息道德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对多所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目前护理人员的信息道德认知、信息道德失范行为态度等,并提出相应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①函询专家。纳入标准: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对研究内容熟悉;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共邀请来自辽宁、北京、山东、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专家17名,其中从事临床护理5名、护理教育4名、护理管理2名、医院卫生管理2名、医学信息学2名、信息检索2名;年龄34~51(42.53±5.82)岁;工作年限8~23(15.06±5.31)年。学历:本科5名,硕士8名,博士4名。职称:中级4名,副高级8名,高级5名。②调查对象。便利选取辽宁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具有护士资格证,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实习、试用期护士;从事非护理岗位。共获得有效资料447人,男20人,女427人;年龄24~51(36.40±7.78)岁;工作年限1~26(14.14±8.20)年。职称:护士10人,护师158人,主管护师244人,副主任护师以上35人。学历:大专57人,本科324人,硕士以上66人。

1.2方法

1.2.1成立研究小组

本研究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护理学教授1名、从事医院卫生管理的副主任护师1名、从事临床护理教育的副主任护师1名、统计学老师1名、科护士长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研究小组的任务:①查阅文献,确定研究问题;②在明确护理人员信息素养定义的基础上,基于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拟定量表初稿;③实施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等。

1.2.2编制量表初稿

在护理人员信息素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等形成条目池,经过研究小组讨论、修订,形成临床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初稿,共39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1~5分。量表总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得分越高表示信息素养水平越高。

1.2.3专家函询

2019年5月对17名专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2轮函询。以重要性评分均值≥4分及变异系数≤0.25为条目筛选标准。2轮函询后选择其中7名专家评定量表的内容效度。

1.2.4调查方法

①预试验。2019年6~7月,便利选取锦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2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纳入标准同调查对象),共对3个条目的表述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调查量表。②正式调查。2019年9~10月,采用问卷星共有效调查447名护士,将有效样本随机分成两部分,样本一(n=227)用于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样本二(n=220)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1.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及AMO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项目分析:①临界比值(CR)法。将各条目按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前后各取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得分均值,以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或t临界值小于3为删除标准。②离散趋势法。计算各条目的标准差,以标准差<0.75为删除标准。③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条目与所属维度、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r,删除r≤0.4的条目。④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评定。如果删除某条目,Cronbach′sα系数高,应考虑删除该条目。⑤因子分析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删除条目共同度<0.2或因子载荷<0.4的条目。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应用内容效度指数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采用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专家函询结果

2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88.24%(15/17)和100%(15/15),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06、0.815,专家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38、0.411(均P<0.01)。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及研究小组讨论,删除1个条目,修改7个条目,得到包括38个条目的初始量表。

2.2项目分析结果

条目25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734,P=0.085),条目16的标准差为0.500,条目14评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74,删除以上3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4,逐一删除条目后,未见Cronbach′sα系数升高,故保留35个条目。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护理作为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信息化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重视。为适应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不断革新,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价是刻不容缓的选择,亟需大量具有较高护理信息能力的人才来保证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护理信息胜任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护理标准化语言的发展,改进护理信息流程,增强护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减少护理工作误差,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目前我国还未对护理信息胜任力作出清晰的界定,也尚未建立护理信息胜任力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信息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护理信息胜任力培训框架,从而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护理信息能力。

结语

通过量性实证研究,对本体系内容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构建适用于我国不同层次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胜任力培训框架,为临床护理信息人才的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晓菲.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应用.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