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援助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援助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李艾林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 100089

摘要:调研对象为113名北京市高中生,发现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试高中生抑郁及焦虑得分均高于常模;2.对于心理援助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但实际求助行动少;3.虽然心理设施及活动在大部分北京高中存在,但是大多数并未起到应有的心理辅导作用。4.被试高中生对于心理科普求知欲低下。

关键字:新冠病毒肺炎 中学生 心理援助 心理设施

研究目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使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陷入危机。对于中国这一代青少年来说,这是首次面临突然的生命威胁。除了日常的防护,我们同样应该关注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家对心理援助的了解度及接受度,以及被试者所在学校的心理设施及心理相关活动开展的情况。

研究方法

2020年5月15日到2020年5月17日期间,在北京市调查了113名高中生(15-18岁),其中男31人,女80人,其他性别者2人。

调查中使用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三个分量表:躯体化、抑郁、焦虑。共3大题35小题,1-5级评价(1代表从无,2代表很轻,3代表中等,4代表偏重,5代表严重),请被试者根据自己近两周的感受进行填写。

此次调查中的自编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心理援助了解度及心理调节方式(如:“你对心理援助了解情况?”等),校园心理设施及活动普及情况(如:“你所在学校所有的心理相关设施或活动是?”等)。共计12道题,题目类型均为单选题或多选题(部分选项可填空)。

此次调查问卷借助问卷星展开网络调研及数据分析。

结论

心理状况及分析:

  1. 将样本数据根据SCL-90评定结果及分析,发现被试者的抑郁(1.88)和焦虑(1.70)平均分皆高于常模[1]。

2.在躯体化方面,3%的被试者表明个体在身体上有较明显的不适感,13%的被试者有轻度的不适感。

3.在抑郁方面,17%的被试者中度到重度抑郁,22%的被试者有轻度到中度的抑郁。

4.在焦虑方面,12%的被试者有中度到重度焦虑,15%的被试者有轻度到中度的焦虑。

心理援助了解情况、接受程度及分析:

1.7%的被试者表示“很了解心理援助,清楚的知道心理援助的流程及形式”16%的被试者表示“从未听说过心理援助”,25%的被试者表示“听说过心理援助,但不知道是什么“,52%的被试者表示“对心理援助有一些了解,但并不知道详细的流程和形式“。说明心理援助在高中生范围内并未得到很有效的宣传和推广。

2.根据自编问卷可知,当被试者感到心情恐慌焦虑时,对陌生人倾诉的仅占2%,对老师倾诉的仅有11%,对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的占17%,53%的被试者会选择和家人倾诉,而85%的被试者会选择和朋友倾诉。说明对家人和朋友的倾诉更能让青少年感到安全感。

校园心理设施、心理活动普及情况及分析:

1.89%的被试者所在学校有心理设施及心理活动。说明心理知识科普在大部分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2.61%的被试者认为所在学校的心理设施或活动“有用处但没必要”,21%的被试者认为所在学校的心理设施或活动“完全没有必要,只是浪费时间”,仅有18%的被试者认为所在学校的心理设施或活动“非常有用“。这说明大部分高中生并不认为心理知识科普是必要的,也说明大部分学校的心理知识重要性的科普并没有做到位。

讨论

1.83%的被试者愿意接受心理援助,但在遇到内心恐慌焦虑时,仅仅有17%的被试者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倾诉。并且面对负面情绪,除非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中学生仍会首先选择非专业的求助方式。可能原因:1.心理咨询普及情况差,导致大部分中学生无法接触到专业的心理咨询。2.专业的心理咨询价格较高,部分中学生可能由于经济能力限制,无法寻求专业帮助。3.作为未成年人,中学生可能无法独立接受专业心理咨询,需要监护人对参与。

2.在表示不愿意接受心理援助的21位被试者中,占比最大的原因为认为心理援助没用。其次是担心隐私泄露,此外还有经济上承担不起、没时间、没有求助渠道、找不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从其他文献[2,3]中可以看出,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羞耻感、对社会成见的担心等。

3. 58%的被试者所在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仅有17%的被试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可能说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接受或排斥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能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师专业度不够,但寻求校外专业帮助有困难。或者学生自我评估还不需要专业援助,他们更习惯于使用非专业求助。有研究[3]表明,学校内心理咨询室或公共心理设施有同样的资源浪费现象。

总结:

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下被试北京高中生普遍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普遍高于常模。

2.被试北京高中生对于心理援助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但实际求助行动少。

3.虽然心理设施及活动在大部分被试者所在高中存在,但是大多数为虚设,并未起到应有的心理辅导作用。

4.被试北京高中生对于心理科普求知欲低下。

建议:

1.相关心理援助形式应覆盖率更广,多使用当代流行方式,例如社交平台、小程序等,使青少年能够接触。

2.心理咨询室等心理咨询机构应加大宣传率及覆盖率,包括经济等方面,应尽量满足大众的经济能力。

3.各个高中应加强对心理设施及活动的重视,例如:为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老师等。

参考文献目录:

[1]胡胜利. 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114-119.

[2]谈佳颖.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 扬州大学.2013.

[3]张永玲.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卞旭, 栗治强, 董强, et al.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 2008,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