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因素

杨焕焕   

武汉谱尼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突出,环境监测是研究生态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探讨了环境监测的意义和增强数据可靠性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措施,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数据管理

引言

环境检测是环境管理技术支撑,环境检测数据是环境治理决策者的的依据,所以,检测数据必须真实、客观、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污染源排放和环境质量的情况。目前来说,市、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行业内的检测服务站所形成的数据报告差异比较大,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也较多。

1、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进行都需要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从环境监测分布点、采样质量、监测仪器、测试分析方法及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等对环境监测质量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1环境监测分布点的影响

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是开展环境监测的首要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布点要严格按照相关行业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对企业排放污染物进行监测时,要根据监测需要、技术规范在排污口进行布点,尽量避免因为监测布点不规范而导致监测数据误差。布点设置不规范,势必影响监测数据质量,必然会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读数带来影响,对下一步环境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1.2采样样品质量的影响

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分析和检测采集的样品,就得到了环境监测的数据。这说明,采样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由于现实中环境监测采样多在野外进行,在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下,就导致样品采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采样工作环节非常多,如样品采集数量、采样设备状况、采样的深度及对样品储存的方式、采样的运输方式、采样的频率等,对采样工作最终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3监测仪器的影响

环境监测需要监测仪器的支持,所以就需要定期保养环境监测仪器。环境监测的结果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状况、运行情况、配套使用的软件及精密程度都有着直接关系。当环境监测仪器工作状况较好时,在环境监测中精准度就相对较高,就能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环境监测数据就越值得信赖。当然,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选择环境监测设备时,应结合工作条件与设备自身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如部分有机液体和塑料很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这就要求盛装这些有机液体时应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容器,如一般用玻璃材质的容器盛装石油类样品。

1.4测试分析方法的影响

环境监测作业的实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测试分析方法。但是若检测项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和测试对象不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若检测项目相同,在不同的采样时期也应判断检测方法是否适用。尤其是样品测试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分析检测项目的测试要求与条件时,采用不合理的检测方法就会导致检测误差。

1.5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影响

环境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参与和操作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及工作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特别是一些需要到野外进行环境监测的工作,不仅要求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业务工作熟练、水平高,还需要工作人员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认真仔细地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布点科学合理、采样符合技术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反之,环境监测工作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达标,工作不认真负责,必然会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措施

2.1建立详细的环境监测机制

环境污染物的组成、浓度、分布等有关数据的特征变化的比较快,需要长时间对环境进行监测,将监测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机制,不断增强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真正的管理。

2.2提高资金投入环境监测工作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关工作也比较复杂。环境的管理部门需要增加有关的资金投入,为环境监测工作储备充足的资金,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增加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环境监测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2.3实行有效的管理方法

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垂直的管理模式,避免其他因素对环境监测数据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有关数据真实准确。环境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政府部门参与环境监测的有关工作之中,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环境监测的数据主要是使用统计的方法为基础,常见的方法有系数计算法、实际检测法等。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技术检测,对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检测中离不开人工记录数据,及时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更正,当仪器出现问题时,可以作为辅助性的数据进行处理,全力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行。

2.4环境监测点位的确定应科学合理

环境监测质量的改进应从环境监测点位的设置做起,要确保环境监测点位的科学合理。环境监测机构及人员要从遵循布设原则,从信息量原则、尺度范围原则及优化选择原则等做起,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积极地运用科技手段确定环境监测布点。在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监测时,环境监测布点设置要依据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稳定性、前瞻性等布设原则,尽量避免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应体现出可行性、经济性及可控性的特点,不仅要使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全面性。

2.5合理管控实验环境,加强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的管理

实验环境的合理管控,不仅要为环境监测提供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也应做好实验台大小的把控。对于特殊实验环境应合理控制,并确保设施的安装十分完善,如大型精密仪器,应做好防尘的管理,并为这些精密仪器安装制冷设备,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控管理工作。同时,还应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如化学实验室应安装洗眼装置、喷淋装置,还应装配灭火器。安装使用设备时,应结合环境温度、电磁环境、湿度,确保水电线路安装的安全性及实用性,避免这些设备受到化学腐蚀。日常使用过程,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实时监控一些特殊仪器的使用。购买和储存实验材料,应遵循质量安全标准,多方面分析实验材料的品质与种类,和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6环境监测质量分析方法应充分合理

环境监测质量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能够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最精确的方案进行环境监测,能确保环境监测方案的最新性及有效性。在运用非标准方法进行环境监测质量分析时,就应实事求是,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进而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失真。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企事业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的制定监测方案,提高检测水平。环境监测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以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春辉.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J].环境与发展,2017,29(07):185+187.

[2]许佳.浅谈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07):172-173.

[3]李航.浅谈提升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7(06):119.

[4]傅聪.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和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方法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6(23):99+101.

[5]陈远波. 医院环境监测系统及其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