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金嘉妮

身份证号码: 210106199207024***

摘要:长期以来,电气工程的发展都比较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操控,其对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却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这种生产模式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以当前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融合运用

1当前电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1.1自动化水平低,操作不精确

当前很多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推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没有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价值,相反的是电气工程在很多关键的岗位与生产环节都是采用人工控制的模式。但是相比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性与准确性,人工控制系统只能依靠人类的自然反应和基本的联系来下达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来进行电气工程的具体生产,但是人类的自然反应明显是存在缺陷与问题的,他们无法及时的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作出灵活的调整。所以在这些电气工程生产操作环节之间会存在明显的延迟与间隙,这就造成了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明确的执行,从而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与机械生产设备的损耗,非常不利于电气工程生产的健康发展。此外,电气工程的操作系统、开关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都没有能够充分运用与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无法得到充分的提升与发展,不利于电气工程的整体发展。

1.2浪费现象严重,操作不智能

这一点主要是当前的电气工程生产环节中各个环节在程序流程方面的安排与匹配不合理,无法使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充分发挥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的效果。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人为操控使各个生产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衔接,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电气工程生产系统对相关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从而造成明显的损失。同时,电气工程的操作系统过于分散,无法做到操作指令的集中发布与综合评价。各个操作发布平台都处于不同的车间,他们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收集,使得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缺乏智能性,很容易与具体的生产情况相脱节,导致生产故障或是出现资源浪费、生产损耗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当下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无法有效的提升当下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1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集团在为我国人民输送供电之时往往需要借助电网调度系统对电力进行调度,该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主站系统、电网调度工作站、中心服务器、显示器、计算机网络等系统构成。电网调度系统主要工作流程就是采集并处理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并且还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存储,最后控制电网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营状况实时监控,然后通过采集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实现经济性调度、安全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监控和自动监测就是由于在该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电网调度系统日常运行带来极大地便利。电网调度系统是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所以对于采集过程应该实时监控,让系统实时采集,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电网调度系统可以稳定、安全地运行,便于该系统分析出最正确的指令,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

2.2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由于各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用电量的急剧增多,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发电厂的扩充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同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且较大的建设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发电厂的分散控制难题。对于发电厂的建设来说,发电厂的建设地点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内,给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以及物力完成对电力系统的有效监控,就成为诸多电力行业从业者的首要任务。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分散在各个区域的发电厂建立起全面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且对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重点监管,如若哪个部分发生了故障,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及时的对故障部分进行处理与修复,从而妥善地解决了困扰电气系统已久的控制管理问题。

2.3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监控系统在各大行业中均有应用,目前监控系统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运行。现代的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总线监控和远程监控。对于中小型监控系统而言大多采用远程监控,通过计算机网络创建线路,该系统的成本较低,配置也较为简单。大型监控系统通常是总线控制,该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集中监管,并且自动采集处理信息,如果系统出现故障还会向工作人员预警。综合对比两种监控系统,总线监控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双冗杂余通道的设置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系统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

2.4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就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其他电力有关的突发事件也同样会引发警报。警报发出之后,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切段线路,保障故障线路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在线路正常工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随时起到监控的作用,并对线路采取高效保护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加强力度后能够加快继电保护装置的反应速度,对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延迟反映有极大限度地改善。同时也能够检测到特殊线路和设备中的不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保障设备和电路能够正常运行。继电保护装置会有两种常见的问题,即误动和拒动。误动通常指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并没有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擅自切断电源发出警报的情况。拒动则是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发出警报的情况。

3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在多领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其的完善与创新仍是特别重要的。首先,未来的发展应注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专业的操作人员,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还能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完善技术内容。其次,人工智能化。未来科技及工艺的发展走向为人工智能,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目标。最后,生产安全化。现如今,用户除了重视自动化产品的性能以外,还格外注重其安全性,所以为了赢得更多用户对企业的认可与青睐,也为了企业日后健康、快速的发展,理应将生产安全化作为研发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结束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使机械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更加安全可靠,然而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时间较晚,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我们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培养相应的科研人员,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王杰.探讨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0(03):120-121+115.

[2]陈锦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05):143-144.

[3]黄振强.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3):49-50+53.

[4]陈宇.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12):378-379.

[5]石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硅谷,2014,7(06):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