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研究

杜文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 目的 实施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观察其对于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我院进行腔镜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腔镜肾切除术结束后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室专业护理干预,密切监测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从术后恢复情况的角度进行比较,乙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甲组患者(P<0.05),从感染发生率的水平进行比较,乙组患者具有更低的感染发生率(P<0.05)。结论 对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进行手术室专业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创伤恢复,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满意度,为改善医患关系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腔镜肾切除术;感染

常规的腔镜肾切除手术后护理由随机护士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负责,由于对患者身体疾病情况不甚了解,护理工作常做的不够到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1],延迟了病人愈复时间、恶化了医患关系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随着各项手术技术的进步,常规的护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2]。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护理浪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本次研究进行了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选取于我院进行腔镜肾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病理诊断为肾肿瘤,身体机能情况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且除肾肿瘤切除手术外无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在入院时领取装有随机数字的信封一封,根据随机数字的奇偶性,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此步骤目的是为了遵从盲法和随机化的原则。其中甲组中的40例患者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28~75岁,平均年龄(55.21±2.41)岁,肿瘤所在位置左侧20例,右侧20例。乙组40例患者当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为26~75岁,平均年龄(54.98±2.38)岁,肿瘤位置左侧21例,右侧19例。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存在位置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数据差异不大(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选择了进行腔镜下肾切除手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进行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嘱患者做健侧卧位,建立CO2气腹,此步骤对机体各系统易产生影响,进行时应仔细小心,避免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切口部位为11肋间,钝性游离腰背部筋膜之后,继续游离位于上部的肾血管,结扎离断上位肾组织的动静脉血管后,将剩余肾实质进行结合,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扎、止血;处理输尿管部位,切除肿瘤,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最后逐层关闭伤口并进行严格消毒。

1.3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在完成腔镜肾切除术后由随机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包括对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指标的监测以及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日常护理。

乙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负责每位患者的护理工作。(1)首先成立手术室专业护理小组,小组内选择一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专科手术室主管护师担任小组长,对整个护理小组工作的运转起监督指导作用[3]。小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确定自己的职责,结合护士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责任护士、质控员、护士长和科护士长之间协调工作的质控体系[4]。进行实际护理工作之前,还要进行系统学习专业护理知识。(2)腔镜肾切除术采用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较慢,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责任护士及质控员要密切关注病人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要仔细小心,避免患者跌落摔伤,危害病人生命健康,要做好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胃内容物溢出等情况的准备,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或肺部感染等[5]。(3)转移到普通病房后,患者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可能仍未苏醒,责任护士要做好患者呼吸道通畅的维持工作,根据患者体征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内容物,并做好吸痰工作,并请同组护士长进行监督检查。质控人员密切关注病人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实时变化,确保病人生命安全[6]。(4)患者苏醒后,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加之手术后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和蔼友善地去理解病人,抚慰病人紧张的心理,帮助其建立舒畅心情,有利于术后恢复,增强抵抗力[7]。(5)密切关注患者伤口情况,出现感染后及时请医师进行诊治。

1.4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2)统计两组患者各种感染迹象的发生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恢复指标对比

乙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在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的数据都要优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引流管留置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

甲组

乙组

40

40

3.21±0.67

2.13±0.58a

7.19±2.11

5.32±2.16b

9.22±1.41

8.01±1.42c

12.51±3.06

9.31±2.17d

注:与甲组相比,abcdP<0.05,差异显著。

2.2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乙组患者出现各种感染迹象的例数少于甲组患者,总感染率乙组低于甲组(P<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热

寒战

恶心呕吐

总感染率

甲组

乙组

40

40

3(7.5)

1(2.5)

4(10)

1(2.5)

3(7.5)

1(2.5)

10(25)

3(7.5)*

注:与甲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外科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使用腔镜进行肾切除术已慢慢成为主流,术后感染往往延缓患者的康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在于切口部位的脂肪组织清理程度和感染并发败血症等,解决措施一方面要求医师技术的熟练,另一方面,术后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专业护理,结果表明进行手术室专业护理的乙组患者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指标(P<0.05),且感染发生的几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患者得到更快恢复,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到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俊秀,杨希英.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控制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4):182-184.

[2]李艳华.讨论经腹腔镜镜下肾切除术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1):163-165.

[3]卢素文,柯雅娟,朱宏颖,等.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21):3307-3309.

[4]张雪峰.23例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127-129.

[5]马志红.护理干预在预防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3):122-123.

[6]董文侠,刘显河.后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2,33(12):1698-1699.

[7]李新伟,王永军,杨登科.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致后腹膜腔感染病因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