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型杀生剂在石化循环水系统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氧化型杀生剂在石化循环水系统应用探索

彭乐艳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 湖南省岳阳市 414014

摘 要: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不同类型杀生剂对水质处理效果影响大,本文对氧化型杀生剂中的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性能及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比对,结合长江中下游某石化公司的氧化型杀生剂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氧化型杀生剂选择建议。

关键词: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氧化型杀生剂;长江中下游;石化;选择

1 概述

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杀生剂的使用极为普遍, 25~40℃适宜的冷却水温度,杂质呈富营养,充足的光照、高浓度溶解氧等,非常适合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等各类细菌,以及真菌及藻类的繁殖。循环水的常温工艺温度区间、源等条件系统内的腐蚀产物、菌体及代谢物等极易成垢、降低换热设备效率,或加速管线设备的腐蚀速度、严重时甚至造成换热设备堵塞、穿孔等,严重威胁冷换设备的安稳运行。因此必须使用杀生剂进行杀菌处理、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繁殖。杀生剂根据其杀生机理可分为氧化型杀生剂和非氧化型杀生剂两种。

氧化型杀生剂是具有强烈氧化性的杀生药剂,对水中微生物杀生效率高。它借助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常用的氧化型杀生剂有氯气、次氯酸盐、氯化异氰尿酸、二氧化氯、臭氯等。

2 常用的氧化型杀生剂比对分析

氯是一种强氧化性杀生剂,用于水处理中杀菌杀生的历史最为悠久。由于氯具有杀菌力强、价格低廉、来源方便等一系统的优点,所以氯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杀生剂。

  1. 次氯酸盐

冷却水系统中常用的次氯酸盐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和漂白粉。次氯酸盐在冷却水中能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盐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并因其使用方便、杀菌率高的特点有扩大应用趋势。其中次氯酸钠已成为主流氧化性杀生剂。

  1. 三氯异氰尿酸

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性质稳定,储存和使用安全方便,而且不含Ca2+,不会增加循环水的硬度,具有高效、广谱、较为安全的杀生作用。三氯异氰尿酸的贮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溶解性好,与附加成分相容,其水解产物异氰尿酸可防止日光(紫外线)对有效氯的破坏作用。

  1.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色的气体、有类似氯的刺激性气味。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有强烈的灭杀作用,杀菌能力是氯的2.5倍至2.6倍。其杀生性能强、杀生作用生效周期短快,而且还能分解菌体残骸,控制黏泥生长。

  1. 臭氧

臭氧是一种氧化性很强但又不稳定的气体。在水溶液中,臭氧保持着很强的氧化性。作为杀生剂,臭氧的作用机理与其他氧化性杀生剂有许多相同之处。臭氧与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呼吸所不可缺少的还原酶的活性。

3 选择系统氧化性杀生方式的要因分析

某长江中下游石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现已排除了氯气和臭氧两类作常规氧化型杀生剂。氯气在九十年代曾广泛应用,其后因环保投资大问题限制使用至今。臭氧则因其稳定性及环保问题也未实地应用。

  1. 杀生效果

选择系统氧化性杀生剂,杀生效果应从杀生能力和稳定性两方面考量。

杀生能力强的杀生剂使用剂量少、作用时间短,稳定性则反映了持续的杀生能力。就杀生能力看,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次氯酸盐;就稳定性看,二氧化氯>次氯酸盐>三氯异氰尿酸。

  1. 安全环保

氧化性杀生剂通常是持续投加在系统中,因此要考虑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性。

氯气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有害,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及眼部黏膜伤害很大,可引起气管痉挛和产生肺气肿,使人窒息而死亡。

二氧化氯不论是的液体(沸点:11℃),还是气体,两者都是很不稳定的,运输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二氧化氯必须在现场制备和使用。

三氯异氰尿酸属于中毒物资,有刺激性气味,直接接触会腐蚀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投加过程中需做好劳动防护。

  1. 经济性

从该公司实地应用情况看,成本排序为: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盐>二氧化氯(现场设备生产)>氯气。

因此,对二氧化氯、氯和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进行综合比较,形成以下结论:

表1 氧化性杀生剂综合评价表

综合比较项目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三氯异氰尿酸

杀生效果

较好

很好

很好

很好

pH的影响

很大

较大

杀菌速度

中等

处理水量

较大

较大

投资

较高

中等

占地面积

运行费用

较低

4 现场使用效果对比

目前,该石化企业的22套循环水系统在用的氧化型杀生剂有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循环水系统通过游离氯指标监测系统加氯情况,对该石化企业循环水系统2020年上半年循环水系统游离氯合格率进行统计,各类系统平均合格率见下表。

表2 合格率统计表

氧化型杀生剂

系统数量

游离氯平均合格率(%

异养菌平均合格率

%

铁细菌平均合格率

%

三氯异氰尿酸

15

89.6

98.5

100

次氯酸钠

2

98

97.9

100

二氧化氯

5

99.7

99.2

100

投加三氯异氰尿酸的15套系统中,有7套系统游离氯合格率在99%以上,但有8套系统合格率不稳定;投加次氯酸钠的2套系统,游离氯合格率偏低;投加二氧化氯的5套系统,游离氯合格率全部在99%以上,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

杀菌效果上看,合格率最高亦是二氧化氯。

现场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氯异氰尿酸的合格率偏低原因有水体因素及投加方式等。如浊度较高会严重影响游离氯的准确度。该公司的树脂分厂即发生过浊度在20左右时,因浊度导致分析数据严重偏离,按虚假数据的三氯投加量不足正常量的四分之一,两周后异养菌超标。经分析方法校正后才得到正常数据,恢复常规投加量、合格率得到保障。

2、分析方法对次氯酸钠投加量影响大,改用DPD法后,某循环水场月度次氯酸钠投加量由原来25吨左右上升至35吨才能保障游离氯合格率。

3、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应密切关注设备及输送管线运行状况,保障巡检次数及质量,以保证二氧化氯混合液的稳定投加效果。

5 结论

通过分析比对及该企业的实地应用,对氧化性杀生剂的选择可参考以下原则:

1、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发生二氧化氯作氧化杀菌剂成本低,产氯量稳定,效果明显,但是对设备维护要求高,且制备二氧化氯需要用到盐酸,适用于循环量大、有人值守的岗位。

2、三氯异氰尿酸成本相对高、但现场投加条件相对简单,只需配备药剂溶解槽、可利用液位差流到凉水池内,占地面积较小。但投加三氯异氰尿酸对职工有操作风险,且需要及时监测系统游离氯含量并调整投加量。

3、次氯酸钠操作简单,投加只配备储罐和计量泵,根据系统大小,配备约10天用量的储罐,储罐占地面积大,对现场场地有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受印,戴友芝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2003

[2]金熙,项成林,齐冬子,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2010

[作者简介]彭乐艳,女,汉,1985年8月,湖南浏阳,本科,工程师,工业水处理技术,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4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