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4
/ 2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吴建国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 835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及对环保日益严苛的政策要求,传统煤化工工业中的煤炭焦化和煤炭气化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利用煤炭液化制作相应液体燃料,利用煤气化技术联合进行发电等新型煤化产业也越发引起人们关注,成为当今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向,在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产业绿色发展方面极具影响力。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现状;趋向

引言

煤化工是将煤用作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利用过程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产业,其主要的加工利用单元包含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以及煤焦油加工、煤基甲醇制备烯烃、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多联产等多种反应单元。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不仅符合我国现阶段资源结构特征,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又可通过提供洁净能源,有效地缓解国家关键资源对外的依赖程度。

1.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工业中主要有煤制焦炭、煤间接液化,为农业、钢铁等行业提供原料补给;新型煤化工工业一般主要以低煤化度的褐煤为原材料,主要包括煤气化工艺、煤制油工艺以及煤气化联合发电技术等,提升了煤炭经济利用价值,所制得大部分化产品在我国属市场急需的战略型物资,因而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与发展。

1.1传统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1)煤的焦化

我国是世界焦炭产量大国,炼焦技术是煤化工产业中最早应用的煤化工技术,其主要生产过程是通过煤炭干馏制取焦炭,同时在化产工艺中产生副产品,例如焦炉煤气、三苯、苯酚等。我国虽在焦化工业产业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行业的集中程度较低;虽然其相对应的生产能力早已超过3亿吨/年,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但在煤焦油的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较低。

(2)煤的间接液化

煤间接液化技术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先通过煤和水蒸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水煤气(CO和H2混合的合成气),后在相应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定向催化反应生成相应液体燃料。相关技术研究在我国开展于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策背景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主要有内蒙古伊泰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神华鄂尔多斯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等。从短期来看,这些项目可能在技术或是环境方面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我国相关煤液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1.2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1)煤气化

煤气化工艺技术的主要生产过程是通过缺氧条件下煤炭的不完全燃烧过程,从而生成CO,H2等多种化学燃料。我国的煤气化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体现在合成氨工艺,甲醚、甲醇、甲醛等化产品制备产业上。当前完全应用煤气化工艺技术的产业有3个,分别为固定床气化技术(德国鲁奇炉)、流化床气化技术(灰熔聚)及气流床气化技术(德士古、壳牌气化炉)。

(2)煤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主要生产过程是通过溶剂抽提的方式或在高温高压催化条件下,利用煤质加氢让煤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改变煤的H/C比,最终转化为液体燃料。在未来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煤基液化燃料将逐步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对于稳定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煤制油工业化示范类项目相继成功试车并产出优质油品,反映煤制油技术工业化步伐正在加快。

1.2.3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及多联产技术系统

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工艺技术的生产过程是利用煤气化技术为支撑的联合发电技术,实现煤电联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以及高效的节能减排。联产技术是将能源高效转化与化产品的生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降低了对原料的需求,将独立的生产系统重组后简化,最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各方资源的综合化利用。我国对IGCC及多联产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了IGCC电站的研究,分析评估相关指标。

2.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群体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技术层次不断提升,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将继续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优化能源供给为手段,以高效绿色综合利用为途径,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未来在我国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逐步向装置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例如,2008年国家甲醇年产能约为400万吨,之后三年内我国甲醇项目年总产能已激增至约为1 200万吨,其中大规模企业的比例明显提升。在国际大环境下,我国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装备,培育出世界级煤化工产业以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如年产量百万吨产品的工厂等在未来也变得可期。

(2)技术进步和装备国产

除发展传统的煤化工产业外,我国继续大力发展以能源综合洁净利用为主的产业,并配套建设相关产业的大型工厂,如煤液化、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以及化工原材料等。企业未来将成为煤化工产业装备技术发展的载体,投资开发先进煤化工产业技术及新型装备,同时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转化过程。尽管这样,在单套设备制造、关键设备规模及寿命等方面,国产技术应用的水平与世界先进的装备制造水平仍存在差距,未来工艺进步和装备国产化仍是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学习引进,我国拥有成套自主产权的技术装备,对外输出也成为可能。

(3)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

煤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新型煤化工产业应树立低碳理念指导产业发展,促进煤化工产业与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一体化发展。从能源一资源一环境一体化角度,高度优化解决煤炭转化中高效、洁净和经济三大问题,应是今后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未来煤化工发展应以绿色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稳步推进资源集约化和生产清洁化,并加强“三废”排污治理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4)产能淘汰和提质增效

据有关的研究机构预测,工业用煤量将会在2020年前增速提升,年均增速将会达到16.5 %,之后增速放缓,2020年至2025年间的年均增速降至0.96%。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不仅可提供相应收益,还可节省煤炭的消耗。山西焦化集团近年来致力于自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动行业内转型升级,提倡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随着化肥厂的关停,拥有43年历史的山西焦化集团落后产能全部关停,。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山西焦化集团先后建成国内领先的6座KN60型的节能环保焦炉,同步建成国际领先、单套加工规模最大为30万吨的煤焦油加工装备及自主技术研发的焦炉煤气配水煤气制甲醇装置,并通过这一改造,极大地优化和改善了能源利用效率,响应当今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真正地做到节能减排。

结论

我国是在“缺油、少气、富煤”背景下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由于煤炭利用过程会产生环境污染,我国煤化工工业产业转型及可持续绿色发展要立足于各项成熟单项技术,积极调整产业的结构布局,发展新型的煤化工技术,走科技水准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仲九,房鼎业.化学工艺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53.

[2]杨卫兰.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 28(5):22.

[3]李赞,江泽,龙张冰.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能源管理,2013,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