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中医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陈志刚

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山东滨州 256651

摘要:目前,我国的中医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血瘀证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证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证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证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关键词:银屑病;血瘀证;代谢综合征;活血化瘀

引言

银屑病中医称为“白疕”,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3%。银屑病顽固难愈、有遗传易感性,能增加患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血瘀证相当于西医银屑病的“斑块型”、“静止期”,较其他证型更顽固难愈,是临床治疗难点。笔者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了近30年来中药内服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规律,以期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精准度。

1银屑病的基本特点

1)临床表现寻常型银屑病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层状鳞屑,存在蜡滴现象,和刮去银屑可见血膜、刮除血膜可见出血点合称为银屑病三联征或奥氏征(Auspitz征)阳性。严重时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疤,部分可融合成脓湖,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和骶尾部较为常见,多呈对称性,秋冬季节加重,常见并发关节炎、心血管等疾病。2)组织病理表现皮肤病理重要特点是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有丝分裂周期缩短,可见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其内可见典型的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变薄,棘层增厚,基底层增厚或松解破坏,可见表皮下疤。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宽,可与邻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头延伸呈柞状,上方棘层变薄,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红细胞外渗,尚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3)影像学表现在光学显微镜下70.0%患者表现为管拌清晰度降低:60.0%患者管拌数目减少且明显缩短;93.30%的患者交叉、畸形,管拌明显增多;66.6%的患者血流变慢,呈粒线流或红细胞聚集;83.30%的患者乳头平坦或呈波纹状;46:0%的患者汗腺导管增多。银屑病血癖型患者皮损处与正常皮肤电镜下比较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变薄、管腔极度不规则,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因血流缓慢,部分患者未探及血流信号。

2中医治疗

2.1中医外治

1)走罐疗法 走罐法通过罐口吸附于皮表,循经络或肌肉纹理,起到疏经活络、理气止痛、化瘀消肿之功,既可直接外治局部皮肤疾病,又能疏通经络,内调脏腑,扶正祛邪。运用走罐法治疗银屑病血瘀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 针刺疗法 毫针针刺法在皮肤病领域应用广泛,无论是辨证取穴,还是局部针刺,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代有研究表明 ,针刺不仅可以调节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对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如 T 淋巴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 α、信使核糖核酸、白介素等均有双向调节作用。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和耳背割治法对治疗银屑病血瘀证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种方法配合疗效更佳。 研究证明,围刺联合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银屑病对比单独口服血府逐瘀汤,在皮损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皮损疗效评价三方面均疗效显著。3)火针疗法 火针起到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破”和“立”。“破”可调气、温补、破瘀、消融、散结; “立”可温补、敛疮、修复 。 均对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口服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口服活血解毒汤。 应用火针与 308 nm 准分子激光相结合治疗斑块型(血瘀证)银屑病疗效显著,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 308 准分子激光治疗方案组。4) 刺络放血法 刺络放血法,古代称为“刺络”,现代研究认为,刺络放血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局部水肿,抑制缩血管因子和致痛因子的释放,促进局部组织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运用刺络放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发现刺络放血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2细菌感染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银屑病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以细菌感染病因立论,认为皮损改变是一种抗菌性保护性的免疫反应,而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来抵御微生物的入侵。链球菌尤其是p一溶血性链球菌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细菌,银屑病患者咽部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其中82%为链球菌,使用抗生素治疗银屑病,与未使用抗生素的Control比较总有效率达到65%,证明了抗菌治疗银屑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学者认为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幽门螺旋杆菌与p一溶血性链球菌作用相似,因此银屑病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其中阳性率为76.7%,与Control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银屑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一定相关性。

2.3中医治疗——体质调理、健康管理

传统中医对于人的体质调理多从饮食起居、药膳、情志调摄、运动指导、针灸调节等方面入手,调理体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提高疗效。银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红斑、鳞屑、瘙痒,多表现为血热证,且蛋白质丢失较为严重,因而在饮食上应注重通过清凉滋阴、性质平和、疏肝调气且含有较高蛋白质的食物来辅助治疗并增加营养。借助药膳进行调补也很有益,可从日常饮食调整体质偏颇,也解决了中药味苦部分人无法接受的问题。情志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中国古代,也可用音乐治病,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人体五脏。多听雅和中正之音,有助于调节身心,使之平和。有人提议建立对应不同体质类型的音乐数据库以供患者选择,但目前笔者尚未发现调体专用音乐数据库,故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结语

虽然我国医家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都有独到的见解,但都赞同“从血论治”的观点。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早期主要原因是血热、血毒,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表现出血燥、血瘀症状;秦万章认为疾病发病早期以血热为主;禤国维认为血瘀贯穿银屑病的整个病程,血燥、血毒、血瘀三者互相影响。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频次、药对组合、关联规则及新处方,均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清热凉血药。根据软件药物频次分析统计结果,药物使用频次≥3的中药共16味,排在前8的药物分别是桃仁、红花、赤芍、甘草、鸡血藤、莪术、当归、丹参,这些药的功效分别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药物。52味中药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为3,分析出154条数据,其中排在前5位的药对中均有红花,与红花组合的药物分别是桃仁、丹参、当归、莪术、鸡血藤,药物组合中有4个都是“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1个是“活血化瘀药+活血补血药”。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6.

[2]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