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曲线在预防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8
/ 2

钠曲线在预防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娜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广东佛山 528325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钠曲线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的尿毒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液透析时自身血压做对照,按照单数为对照组,采用尼普洛SURDIAL55透析机常规的标准血液透析,每次4h进行匀速超滤脱水。双数透析次数为实验组;采用尼普洛SURDIAL55透析机内置的钠曲线模式,每次4h进行超滤脱水。观察1个月,统计患者两组透析方式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的脱水量。结果: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采取钠曲线透析方式,可明显提高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钠曲线; 血液透析;效果观察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较常见的并发症[1] ,发生率为20%~40% [2]。一旦发生,将影响患者超滤量,导致透析不充分,甚至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3-4]。为了解决患者透析上机时发生低血压,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全预冲或半预冲模式、低温透析模式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从使用钠曲线模式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它们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和临床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明显减少了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共20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7例,占患者总数的1.25%,平均年龄43~ 75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本组病例中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占40%,糖尿病肾病12例,占60%。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在6个月以上;②患者在近3个月内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低血压判定标准为透析前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在透析中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者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有低血压临床症状;③自愿接受钠曲线透析实验;④在观察期间患者用药情况维持不变。排除标准:①透析龄小于 6个月,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②透析时间不规律;③近半年内有心、肺功能不全表现或严重脑血管事件者;④各种原因提前下机结束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该试验应用尼普洛SURDIAL55透析机进行常规碳酸氢盐透析,透析器为HF15SD、18UC、160-A。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透析液温度为36.5℃~37℃血流量为200~250ml/min。将20例患者入选后进行自身对照,设单数透析次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模式,一周3次,每次4h,钠浓度140mmol/L,透析液温度36.5℃~37℃。设定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5%;双数为实验组,采用内置钠曲线进行设置,起始透析钠浓度为142mmol/L~145mmol/L, 一周3次,每次4h,设定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5%,透析结束前30min将钠浓度调140mmol/L。

1.3研究指标

患者透析观察 1个月,两组分别120例次,正常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中每小时的血压480次, 如有低血压临床症状随时监测,其中任何1次符合低血压标准即判定为透析相关低血压,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记录每位患者每次透析的超滤量。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对两组患者透析后发生低血压进行概括。

表1 两种透析模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n(%)

组别

透析次数

低血压

χ2

P值

实验组

120

52(43%)

24.934

0.000

对照组

120

90(79%)

3.讨论

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可以导致透析不充分,无法进行超滤脱水,影响生活质量。引起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有: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电解质的浓度、透析液的温度、渗透压的变化、心血管系统的顺应性和应激性、营养不良、肾性贫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5-6]。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在透析中随着血尿素氮、肌酐等溶质的清除所引起的血浆晶体渗透压逐渐下降,以及超滤脱水量过多,超过自身体重的5%所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出现低血压状态[7-8]。钠曲线模式首先是使用高钠浓度透析液,可以补偿由于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丢失造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保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改善毛细血管再充盈,起到保持透析过程中稳定血压的作用。再采用由高到低的梯降式模式,在透析结束前30min调至正常钠,可防止口渴、低血压等症状,确保了透析的充分性,此外还有效抑制了肾素 - 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而引起的难治性高血压9]。由此可见,钠曲线透析治疗模式能有效增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可有效增加超滤量,提高透析充分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提高存活率,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钠曲线透析对长期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维护更好,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有利于充分脱水,达到干体重,确保超滤目标的实现,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9-599.

[2]王彩萍,韦先进,周福明. 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J]. 中国血液净化,2014,13(08):563-565.

[3]孙安华,张生明,齐莉莉.低温联合可调钠超滤曲线法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66-174.

[4]郭伟亚. 低温配合可调钠曲线超滤预防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J]. 河北医药,2013,35(15):2337-2338.

[5]刘敏,成娟,吴敏.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血液透析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2015,(05):1078-1080.

[6]徐静计,程叙扬,金其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594-598.

[7]陆莹,韩薇,杜玉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杂志,2014,24(4):513-515.

[8]胡一婷,焦军东.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3):74-76.

[9] 张彬彬,范凤燕,刘霞丁.可调钠曲线透析和序贯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6,7: 14( 19 ).

作者简介:刘娜,女,1981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江西九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研究;职称:主管护师;职务: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