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枕头在危重病人 护理中 应用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1

小枕头在危重病人 护理中 应用的效果观察

李静樱

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四肢水肿实施抬高患肢降低水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重症患者共426名患者给予小枕头抬高双上肢,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双上肢的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为0,病人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 运用小枕头抬高患者双上肢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重症患者;约束率; 非计划性拔管率

重症患者通常是指病情十分危急,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且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伴随重症医学的发展进步,重症监护室(ICU)内收治的疑难患者逐渐增多,其具有病情复杂且变化多样等特征,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对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

ICU 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常伴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谵妄、不配合治疗等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情况,甚至发生自伤行为。为保证患者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常在 ICU 对危重患者采取必要的身体约束。实施保护性身体约束,是控制 ICU 患者躁动及预防和减少其干扰治疗和维持其安全的临床常用保护措施[2]。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国家,身体约束使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 ICU。在医院住院患者中,身体约束率平均为 10 %,在 ICU约束率可高达 12 %~43 %,在国内ICU 身体约束的总使用率为 39.04 %[2]。如果不实施约束,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目前ICU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该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给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严重影响[3]。因此,运用小枕头抬高重症患者的双上肢,可预防因约束、循环差导致的手背水肿,同时小枕头与病人的导管进行了隔离,避免病人双手直接接触导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讨中,我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均真实有效,而且所有信息都是选自某病院,在2020年1月~2020年5月重症监护室进行医治的426名病人的临床医治资料以及基本资料等内容。

1.2方法

2020年1月1日收治的第一个病人开始,将病人的双上肢分别放于小枕头上,特别是昏迷、镇静的病人,约束时将双上肢从手掌至手肘处垫小枕头,使其双上肢的末端抬高,促进末端循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的管道,病人又处于意识不清,甚至烦燥的状态,将小枕头放于手掌处,可避免双手直接与导管接触,发生拔管。

1.3观察与护理

针对这426名重症患者进行观察,病人从进入ICU开始,立即运用小枕头抬高双上肢,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之前,由于患者的病情加上约束,双上肢水肿明显,家属探视时对护理工作很不满意,无论怎样解释也表示不能理解。运用小枕头后,双上肢虽然被约束,但是病人手背未出现水肿或只有轻微水肿,故家属能够接受,护理满意度得到较大的提高。自从使用小枕头之后,科室未出现一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保障了医疗安全,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结果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伴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谵妄、不配合治疗等,为保证患者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ICU 患者采取必要的身体约束已经成为普遍,但是约束造成的并发症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减轻双上肢水肿,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护理重症患者中,运用小枕头抬高患肢减轻病人双上肢的水肿,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提高病人的及家属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绍燕、王志秀.危重病人护理计划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使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5.112.01.

  2. 方淇玉、陈彬.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5).

[3]邱野、孙德浩.集束化护理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电子杂志,2019,(7)30,113-1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