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

殷显艳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抗生素在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样本患者病历档案信息进行查找,然后将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总体使用率为69%,预防性用药患者41名,占比41%,抗感染用药患者28名,占比28%。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抗生素分别是内酰胺类、硝酸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上述类型的抗生素分别被使用过91次、72次、49次。仅使用过一种抗生素的患者包括16名患者,占比16%,联合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包括39名,占比39%,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哦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包括14名,占比14%。结论: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改进抗生素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妇产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及改进

引言

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为了应对感染,经常会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如妇产科手术中,为了防止手术感染,则会使用到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妇产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多重耐药感染,进而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妇产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则针对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此次研究活动中,笔者选择某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以上所选择的患者样本中,患者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包括卵巢切除患者21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31例,剖宫产手术患者30例,输卵管切除患者18例。为了配合研究工作,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研究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或其它意外情况,则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对患者进行抢救。样本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在医院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样本患者病历档案信息进行查找,然后将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总体状况调查

在上述样本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对69名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因此抗生素总体使用率为69%,而在具体的抗生素使用中,预防性用药患者41名,占比41%,抗感染用药患者28名,占比28%。

2.2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种类调查

在上述样本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会使用到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抗生素分别是内酰胺类、硝酸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上述类型的抗生素分别被使用过91次、72次、49次。在样本患者中,仅使用过一种抗生素的患者包括16名患者,占比16%,联合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包括39名,占比39%,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哦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包括14名,占比14%。

3讨论

3.1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现状

  1. 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通过对本次样本中妇产科患者抗生素使用情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妇产科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已经达到了69%,已经明显高处我国规定的50%以内的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30%以内的标准,由此可见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相对较高。

  2. 抗生素使用起点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起点相对较高,比如在本次研究样本中,内酰胺抗生素的使用频率高达91次,如此高频率的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使患者体内菌群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当菌群耐药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抗生素的则无法再对其产生作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

  3. 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严重。在本次样本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存在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情况,其中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现象最为普遍,以超过抗生素使用患者的一半。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患者的抗感染效果,进而达到高效治疗的目的,但是如果对妇产科患者长期进行不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则很容易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受到破坏,一些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一些致病菌的耐药性会不断增强,并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哦患者体内菌群使用,并使患者产生多重耐药感染。

第四,给药方式不合理。在本次样本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引采用静脉的途径进行给药,但是通过静脉对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虽然能够增强药效,但是所产生的效果无法被逆转,而且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浓度、给药速度、药物配比等,如果给药不合理,则会使患者产生过敏反应、红肿等,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使患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血栓性静脉炎等,上述情况的出现,反而会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2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改进策略

  1.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的实际作用,并防止抗生素滥用,则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对于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而言,要能够严格按照国家针对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标准,将妇产科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控制在50%以下,这既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妇产科患者负责。

  2.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能够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把控,尽可能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频率,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可以适当降低抗生素的用量,而且需要检查患者体内菌群对抗生素的反应情况,如果发生菌群的耐药性已经出现明显增长,那么不得不适当增加抗生素的使用量,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抗生素的实际效果。

  3.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能够谨慎对待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使用单一性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在单一性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还应该严格遵守以上两条措施内容,防止妇产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出现菌群失调以及多种耐药感染的情况,进而充分发挥抗生素对妇产科患者的实际作用。

  4. 合理控制给药方式。由上述可知,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的给药方式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抗生素给药过程中,要首先选择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可以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但是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适当降低用药量,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参考文献:

[1]探析妇产科护理过程应注意的感染问题[J]. 姜良丽. 健康之路. 2018(08)

[2]异位妊娠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胡斌,李强.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6(01)

[3]剖腹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J]. 白芸.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4)

[4]619例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 翟连臣.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