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姜芳,香燕,毛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四三医院急诊科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学科,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原有的急诊急救的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急诊患者的服务需要。本文对我院急诊急救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对策

引言: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二级学科,但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其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强调其更关注患者的生命,通过使用各种最先进的急救设施和方法,以达到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伤残,这也是急诊医学的研究重点。急诊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医学这三个重要环节,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环节组成了有机而又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源

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以我院急诊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并结合病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共获得有效样本1905例。

1.2调查方法

由经过急诊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现场指导,家属填写,问卷当场收回。调查内容包括急诊病人的一般情况、入院和出院情况等。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户籍地、文化程度等一般信息。入院情况包括入抢救室的时间和方式、临床症状发生时间、入院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措施等。出院情况包括出院诊断、时间、转归等。

2急诊病人界定与病种分类

(1)急诊病人界定:自身急症突然发生或原有患慢性病病情突然加重,病人对病痛常常难以忍受,或病情严重程度甚至危及生命的各类病症。

(2)意外伤害包括:车祸伤、严重创伤、高处坠落伤、急性颅脑损伤、中毒等。心脑血管急症包括:头晕、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呼吸系统急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伴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急症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神经系统急症包括: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癫痫抽搐等。其他急症包括:肿瘤、高血压等慢性病急发。

3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为了解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现状,本文对我院的规模、资源和仪器设置、人员配置、环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3.1仪器设备、科室设置情况

我院备有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器,自动胸外心脏按压仪、心电图机,由专人养护仪器设备;急诊的房屋设置有抢救室、处置室、观察室、外科处置室、急诊科诊室、急诊疗区等。

3.2人力资源情况

目前我院的急诊急救科的医生都是固定的,值班的效率比较高,每周两个班,工作压力比较大。急诊护士并不是出自专业的急诊科,由于门诊和急诊在一起,所以急诊科的护士要兼职导医工作。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一直以来我国采用高年资的医护人员,这样有利于对于疾病的快速诊治,防止医护人员在诊疗的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避免出现医疗事故,提升诊疗的效率。

3.3环境布局及服务情况

我院急诊急救区的房屋面积为120平方米,均在门诊的一楼,直接与外界相通,放射线科、电诊科及检验科83.3%在急诊的附近,便于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检查。危重患者在抢救时,可先抢救、先用药、后交费,心电、彩超对危重患者实行床头检查;放射科对急诊患者优先检查,快速出片,快速出报告;检验科优先化验,电话报告结果,在有重危病人时,实行床头交接班,各部门团结协作,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绝大多数急诊急救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服务热情,能和患者及家属很好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但这些措施大多是针对危重患者的,而对于一般急诊患者,也就是那些病情较急、迫切需要治疗但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其就诊流程和普通门诊患者一致,交款、检查、取药、治疗的各个环节经常使他们很疲惫、恼火,同时就诊环境还相对较差,就更加重就诊患者的焦虑心理。

3.4医疗管理情况

我院急诊急救科实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生负责制,对于诊断不清的患者实行院内会诊制,急诊急救科的一般病历书写规范与门诊病历相同,危重病历医生、护士还要分记抢救记录。教学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已经成为独立学科,并且有学科发展方向。但仍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使工作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有的急诊科缺少重大抢救及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容易造成应急反应不利。

4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对策

第一,在冬春两季,要加强对居住在市区内的以无业、务农和工人为职业中老年男性的监测,利用医院或科室微信、电话、网络等平台对此类人群应开展三级预防健康宣传知识,提高其早期预防且重点在于预防的意识,培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叮嘱定期到医院体检。

第二,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尤其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意外伤害、心脑血管意外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应急反应能力的提高。医院和科室有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急救小组,有充分的人员梯队和弹性配置以及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和物品,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应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学习分析。对该季节常发疾患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处理流程的再优化。

第三,合理规划急诊医疗资源,应对不同季节常见急症。根据急诊患者的疾病谱、患者流量、季节等特点,为科室专业化、系统化工作质量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对急诊突发病种的救治诊疗常规进行有效针对性的梳理、督导再应用,推进专科专业化、统一标准化的诊疗救治方案。对急诊排名前位的系统疾病的救治流程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持续改进,有针对性地提高急诊就诊病种的快速评估、分诊分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快速准确评估、诊断、处置能力。同时,根据急诊工作的专业特点,合理、弹性统筹安排同一班次备班值班人员,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合作互补能力,有利于合理规划及分配急诊医疗资源。

第四,创新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配置结构。提高医疗急救人力资源利用率的解决办法是逐步引入急救辅助人员岗位,丰富急救单元的人员结构,以应对广大公众的不同服务需求。同时,需要提高急救中心(站)对于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逐步增加急救中心拥有急救医护人员的比例;对于急救网络医院分站中参与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诊科医生应当设立固定的服务期限。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向专业化、固定化形式发展,确保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相对稳定的状态。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健康与安全隐患,突发事故、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疾病谱正在悄无声息的不断发生变化,给医院的急救医疗卫生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医疗急救服务系统的完善程度、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水平均被认为是衡量地区、医院急救医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能够强化地区急救人才梯队队伍的建设工作,合理规划和配置急救医疗资源,提升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对于提高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学忠.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1):1-5.

[2].朱远高,徐招柱,熊万里,等.梅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吉林医学,2018(3):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