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9
/ 2

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

刘 凤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并研究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之后发热、感染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发生发热、感染以及寒颤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手术患者低温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低体温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低体温预防护理;手术患者;康复

人体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就是体温,37oC是人体正常的体温,超过37oC就是高体温,而低于37oC被称为低体温[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为接受麻醉药物注射、环境以及人体本身散热等原因[2]。有50%的患者在手术期间会出现低体温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手术的效果,也会严重影响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效果[3]。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来分析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31~54岁,平均为(45.7±5.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2~57岁,平均为(46.8±5.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患者;(2)意识清晰且能够主动配合者;

排除标准:(1)中途自愿退出本研究者;(2)合并精神系统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手术之前的准备、手术过程中配合护理、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等干预措施。

1.2.2研究组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均接受低体温预防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由于麻醉药物会很大程度的引发患者出现紧张、寒冷的情况,所以在患者进行手术的期间要尽量减少患者使用的麻醉剂量以及对患者麻醉的时间;在手术之前要保证手术室内的温度在24oC~25oC,湿度为40%~60%,对患者注射及冲洗的液体要提前进行加热到34oC左右;由于人体的体表会很快的进行散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好保暖措施,尽最大能力确保患者发生不必要的暴露,以此来达到会提高患者机体深部温度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研究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之后发热、感染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麻醉之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之后苏醒的时间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情况,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之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

麻醉后苏醒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50

78.45±13.26

13.87±4.32

研究组

50

45.32±9.78

8.54±2.85

t

9.854

12.365

P

0.000

0.000

2.2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手术结束之后发热、感染和寒颤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情况(P<0.05),具体见表2

2 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后发热

术后感染

术后寒颤

对照组

50

5(10.0)

6(12.0)

13(26.0)

研究组

50

1(2.0)

0(0.0)

2(4.0)

x2

5.673

12.766

18.980

P

0.017

0.000

0.000

3.讨论

临床上大部分手术都会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而大部分的麻醉药物都会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扩张,加快患者机体的散热情况,由于患者的代谢功能比较迟缓且产热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患者的体温很容易下降[4]。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在中国的医院,一般都会将手术室的温度调整在大概22oC左右,麻醉药物会使患者的中枢性体温调节系统以及机体和环境的温差变大,所以会发生体温降低的现象[5]。除此之外,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禁食,这也就促使患者体内释放的化学能比较缓慢,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6]。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注射大量的液体,如果液体的温度和手术室的温度差不多,这就会对患者造成冷稀释的情况,以此来 降低患者的体温[7]。患者自身的情况也会导致低体温的症状出现[8]。所以对手术患者给予低体温预防护理,是非常重要的[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之后苏醒的时间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情况,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手术结束之后发热、感染和寒颤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情况(P<0.05)。

综上所述,给予手术患者低温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低体温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夏妍.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2):269-270.

[2] 杨继平, 石泽亚, 周毅峰,等. 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在老年肠癌衰弱患者术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0):1200-1204.

[3] 高明芳, 周珊, 梅娜. 人性化延续护理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 32(4):96-99.

[4] 黄云茹. 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1):113-115.

[5] 余文静, 肖瑶, 胡娟娟,等.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4):589-594.

[6] 宋慧敏, 周瑶, 何静. Efficacy of low temperature care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surgery%低体温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2):233-236.

[7] 孙琼, 姜慧萍.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低体温中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2):2129-2131.

[8] 李红峰,吴慧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6):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