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姜洪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80例,依照科学数字抽选的方法实施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组别例数:均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生活质量方面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P>0.05,但是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治疗;责任制;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规律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的发病几率不断呈现上涨趋势,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脑梗塞,该疾病不但影响的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确保患者疾病的康复[1]。故本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80例,依照科学数字抽选的方法实施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组别例数:均各40例。实验组: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42岁、72岁,平均年龄为(51.34±2.34)岁;对照组: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43岁、75岁,平均年龄为(52.21±2.18)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均不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例如给予扩容确保其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给予神经保护等,对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呼吸道护理、遵循医嘱给予药物、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建立整体护理小组,全员为5人,成员设定:1位主管护师担任全程责任护师,制定相关的护理目标,2位资质较深的护士进行协助质控,2位低年资护士对护理目标辅助完成。每位医护人员依照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患者的病情情况分别进行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位,贯穿患者在院期间的整个护理项目,如给予协助检查、治疗、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内容。责任护士在白天除了需要深入病房了解护理情况外,同时还需要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明确患者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实施开导的工作,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明确了解自身责任,以专业系统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施行8h在岗,24h负责,同时关心患者生活方面的需求,并给予尽量的满足。

1.3评价标准

①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2],生存质量共有4个领域,分别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四领域每一个领域标准为0~100分,得分高表示生活质量良好。②采取我院的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分为三个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值范围0分100分,90分-100分为满意,80分-89分为一般,低于8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利用软件将数据汇总并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式进行计数资料,并将t值带入计量资料,当P值小于等于0.05时,统计的方法才具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生活质量方面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P>0.05,但是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

对照组

40

护理前

47.23±3.02

41.03±2.08

52.53±2.76

35.35±4.21

护理后

62.10±1.17

61.52±1.48

63.31±1.36

61.61±1.82

实验组

40

护理前

47.51±2.15

40.25±1.56

54.36±4.52

36.35±4.31

护理后

76.36±1.25

69.35±1.54

70.44±1.35

76.35±1.56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40

18(45.00)

20(51.00)

2(4.00)

38(97.02)

实验组

40

11(27.50)

21(52.50)

8(20.00)

32(80.00)

X2

-

2.650

0.500

4.114

4.114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梗塞发病几率越来越高,不但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效果。以往对于脑梗塞通常在就医基础上进行常规干预,但是效果并不佳。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医院设立有效的整体责任制度护理小组,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早日康复[2]。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均工作量大,人力资源未能合理分配等问题而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照顾和护理,加之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健康教育不到位,护患沟通较少等原因,医护人员不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需求以及想法,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明显。而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失误的情况,由护士长进行监督和分工,医护人员之间互相协作,有利益发挥各级医护人员的作用,兼顾到了每一位患者,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融洽。责任制护理组的工作模式为在患者入院之后,摒弃以往的传统护理模式方法,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并对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进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资源;同时医护人员所分管的患者均为固定患者,因此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并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另外,小组的护士长每日巡房,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延伸了护理的内涵,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使得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增加了患者的归属感,从而愿意积极配合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预后,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护理的效率[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生活质量方面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P>0.05,但是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说明了,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建玲.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81-383.

[2]龚祖琴.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12):87-89.

[3]蒋新莲,蒋代嫦.脑梗塞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7):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