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掌握健康知识对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掌握健康知识对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牛莉园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掌握健康知识对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40例,运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掌握健康知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后的SBP、DBP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糖蛋白均小于自我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后的SBP、DBP均比自我管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和掌握健康知识管理方法能够激发控制疾病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多地自我管理过程,这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知识

糖尿病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医疗手段加以控制,则会使患者的状况恶化,并严重损害其肾功能[1-2]。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具有高临床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血压指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直接相关,不能仅仅依靠临床医生的建议,要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40例,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及掌握健康知识对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40例,在糖尿病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患者例数是17例。最小患者年龄为40岁,最大患者年龄为75岁,患者的中位年龄数:(57.5±4.7)岁。在高血压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9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3岁,患者的中位年龄数:(58±4.6)岁。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表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糖尿病判定标准。高血压患者的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发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4]中高血压标准,排除标准:拒绝配合研究及精神异常的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建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因此由两名高血压医生和两名糖尿病专家组成的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个病人都必须承担高度责任,并充分投入这一护理管理服务工作中。

1.2.2制定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计划。这项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内容如下:①组织讲座:由专业的糖尿病(高血压)医生和护理人员主持,每两周举行一次关于患者健康知识的讲座,关于慢性糖尿病(高血压)的基本信息,关于患者今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的信息。②饮食指导:由一名营养学家领导,他每月为患者组织一次饮食示范,向患者介绍饮食如何控制血糖(血压)和补充营养。希望病人及其家人能够参与进来,并从改善他们的日常饮食开始,真正发展健康饮食习惯。③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知识:由糖尿病(高血压)护理人员负责,讲解糖尿病(高血压)和预防并发症产生积极影响。每两周举办一次糖尿病健康情况介绍会,向患者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血压)。教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检测血糖(血压)。④每隔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家庭访问,向病人家属了解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并帮助他们解决对疾病的疑惑。

1.3效果判定

对比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血糖或血压情况。

1.4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料采用(5f214bc070c97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糖蛋白均小于自我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对比(n%,例)

组别(例)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糖蛋白(%)

自我管理前(n=40)

12.34±2.54

15.94±3.16

7.54±1.95

自我管理后(n=40)

8.54±1.21

9.87±2.84

5.46±1.13

t

8.542

9.036

5.837

P

0.000

0.000

0.000

2.2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后的SBP、DBP均比自我管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对比(n%,mmHg)

组别(例)

SBP

DBP

自我管理前(n=40)

154.32±10.93

87.33±5.07

自我管理后(n=40)

132.46±5.83

75.66±2.83

t

11.161

12.712

P

0.000

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现代人口的健康构成许多危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日常护理的主要方面和有效地关注患者自身的疾病以预防并发症往往是重要的。预防并发症的前提就是必须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保持较小的幅度波动,以避免高血糖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病人对血糖控制程度不够和控制血糖作用了解不足,因为每个病人的教育水平和自我思考水平不同[5]。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次研究为病人提供了自我管理小组服务和健康知识宣讲,并在护理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果。

由于高血压是慢性的,而且病人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病人管理药物的能力和依赖性直接影响到血压控制和预测的改善。在社区内对高血压老年人进行综合护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认识,并使他们认识到严格遵守医疗规定、适度锻炼和饮食的重要,对疾病的控制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糖蛋白均小于自我管理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后的SBP、DBP均比自我管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和掌握健康知识管理方法能够激发控制疾病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多地自我管理过程,这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吕晓玲.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1):84-86.

[2]唐晓梅,唐智峰,张一鸣, 等.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1):73-7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5]郑新英,王佩.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615-617.

[6]李彩宏,沈犁.基于移动医疗的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11):9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