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干预在依从性差门急诊小儿输液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研究护理干预在依从性差门急诊小儿输液中的效果

1 俞林燕 2 冯丽婷通讯作者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361001 2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3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依从性差门急诊小儿输液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依从性较差的门急诊输液患儿中选取126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3例,护理时,对照组选择传统方法,观察组选择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脱针、静脉渗液、穿刺一次成功的几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依从性较差的门急诊输液患儿开展护理干预,疗效较为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渗液;依从性;输液

小儿静脉输液为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段,为门急诊护理工作关键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1]。因小儿较强的反应性,较低的耐受力,控制自身情感、耐受疼痛的能力均较弱,对于有创操作均较为恐惧,尤其是静脉穿刺,一般以自己拔针、哭闹等方式拒绝静脉输液,使之中断,因而其依从性一般较差,此问题对于门急诊护理来讲十分棘手。完善门急诊依从性较差患儿的输液护理,对于医疗纠纷隐患的杜绝,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意义非凡[2]。本文将护理干预给予门急诊输液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分析其干预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2月~20202,在我院依从性较差的门急诊输液患儿中选取126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3~8岁,平均(4.8±1.9)岁;观察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8岁,平均(4.7±2.1)岁。两组一般数据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126例患儿均在普通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首次穿刺,静脉首次穿刺或首次成功穿刺因患儿极度不配合无法进行,而由患儿自己强行拔针则判定为输液依从性较差。

护理时,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待患儿情绪平定后,家属协同将肢体固定完成,在普通的输液室开始静脉穿刺,给予输液常规护理。

观察组选择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设置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专门的操作室,室内各项配套设施均选择卡通图像,如床单、窗帘等,将多种小贴画粘贴在墙壁上,准备各年段儿童适合的玩具,同时配备电视机、录音机等,可以儿童喜好为依据,选择看电视或听音乐等。组内患儿静脉输液和穿刺均开展在静脉输液专门的操作室。(2)输液前,输液组护士给予患儿及家属热情的接待,将治疗环境介绍给患儿,将输液治疗的过程和目的告知患儿,使其治疗信心增强;初步的向家属了解患儿内在性格。(3)以疏导心理的方式向其表达关爱,使其陌生感消除,以肢体语言或昵称等方式创建与患儿良好的关系。(4)患儿若较为胆小、害怕,可让其他小朋友树立榜样;患儿若因害怕疼痛哭闹不止,护士应耐心、和蔼的给予其安慰,使其恐惧的心理淡化;患儿若较为好胜,可借助奖励、赞扬等方法,给予其表扬、鼓励,激发其勇气勇敢面对疼痛。(5)输液技巧,穿刺开始时,鼓励患儿使其配合度提升,患儿若哭闹中断穿刺,可借助多种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后继续穿刺。因患儿多动,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固定针头,致使液体外渗。粘贴针头时,周围皮肤不可有汗渍,取4~5cm胶布,1~1.5cm最为适宜,首先应粘贴住针柄,后在此基础上继续粘贴。(6)强化输液期间的护理巡查,仔细观察有无脱针、静脉渗液、输液反应等出现。完成输液后拔针应正确,对穿刺血管实施干预,防止发炎,表扬患儿。(7)沟通宣传。与家属保持及时、主动的沟通,向其讲解有关输液的知识,使其掌握需注意的事项,指导其输液的速度,避免液体外渗。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3.0对数据展开分析,以(`x±s)、(%)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行t、X2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观察指标

两组脱针、静脉渗液、穿刺一次成功的几率对比,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分析 (例,%)

组别

例数

脱针

静脉渗液

穿刺一次成功

观察组

63

6(9.5)

4(6.3)

57(90.5)

对照组

63

14(22.2)

9(14.3)

37(58.7)

X2

10.798

10.337

10.147

P

<0.05

<0.05

<0.05

2.2满意度

两组满意度对比,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分析 (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63

21(33.3)

17(27.0)

12(19.0)

13(20.6)

79.4

观察组

63

31(49.2)

18(28.6)

12(19.0)

2(3.2)

96.8

X2

10.127

P

<0.05

3讨论

在医学上,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各项行为与医嘱保持一致性,如饮食、吃药等。因疾病各自特点及治疗时长的差异,多类疾病的患者会有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出现[3]。小儿的静脉输液属治疗常用的一种手段,为门急诊护理关键的内容,现阶段,大多数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其过于疼爱、关心,使小儿性格特点更为我行我素,致使患儿接受门急诊输液相关治疗时存在较差的依从性,且此现象在逐年增多。此外,进入医院后,患儿对医护人员、环境等较为陌生,内心会出现不安、焦虑的情绪,影响其依从性。据相关资料指出[4],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患儿依从性,确保静脉输液顺利完成。

经本次研究显示,两组脱针、静脉渗液、穿刺一次成功的几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获得的疗效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门急诊依从性较差患儿输液时开展护理干预,可使穿刺一次成功的几率提升,发生脱针、静脉渗液的几率明显降低,提升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晓燕.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691.

[2]沙娜.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的干预效果[J].保健文汇,2019,(10):197-198.

[3]倪佳丽.小儿输液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18,(11):54.

[4]余慧.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17):317-318.

通讯作者姓名:冯丽婷 1、性别:女 2、出生年月(具体到月份): 1989年 4月 3、民族:汉 4、籍贯(需具体到市 /县):福建省厦门市 5、学历:本科 6、职称:护师 7、职务:护士 8、研究方向:护理 9、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10 、邮编 :361000 11 、单位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