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病人用药“六个注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1

高血脂病人用药“六个注意”

蒋湘翎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008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从粗粮转向精细粮,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约40%的成年人出现血脂异常,高血脂已成为一种较常见的疾病。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磷脂等指标升高即为高血脂症。脂质过度沉积于血管内皮及真皮内,还将导致黄色瘤、冠心病、脑卒中、胰腺炎等皮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治疗高血脂主要以饮食控制、运动为基础,辅以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当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汁酸螯合剂、烟酸及其衍生物、中药及中成药等。那么高血脂病人使用药物治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 日常生活干预:高血脂是一种慢性疾病,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与饮食控制、运动相结合,以增强治疗效果。保持长期的适度运动,如一周运动2~3次,每次30~60分钟(根据年龄及机体情况,以运动后2天不会感到肌肉酸痛、疲劳为宜),可有效降低体脂、控制肥胖、降低血脂水平等。“油从口入”,保持有节制的饮食也很重要,生活中要多食用绿色蔬菜、水果、豆制品、粗粮、海带、紫菜等低热量、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如花生、芝麻、蛋黄、鱼子、蛤蜊、鱿鱼、动物内脏、动物肉皮、动物油、动植物奶油、起酥点心、夹心饼干等。同时避免采用高温油炸、烤制、熏制等方法烹饪食物,以免食材吸收过多盐分及油脂。

  2. 从根源治疗:大部分病人是由于饮食、肥胖、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及家族性遗传等原发因素导致血脂异常,但是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高血脂是由自身其他的疾病引起血脂升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性卟啉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所以应将自身基础疾病与高血脂并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坚持服药:降脂药物可增强体内脂类代谢、降低血脂,同时还伴有其他一些重要的非调脂疗效,如他汀类药物能稳定血管内斑块、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病人应遵医嘱持续服药,如每晚服用一次长效降血脂药物等,避免在病情稍微好转之后私自停药,以免延误病情,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4. 正确用药:血浆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是通过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来转运,以此五类载脂蛋白的水平高低将高血脂进行分型。因此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人血脂异常的类型结合病因、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性等方面综合选择治疗药物,以防服药过量、药物之间作用增加毒性、影响吸收或降低药效。另外,服用药物时应注意需要补充或禁食的食物,如长期服用胆汁酸螯合剂应补充叶酸、镁、钙、铁、锌、维生素A/D/K,服用他汀类药物禁止食用西柚等。因此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避免私下盲目服药,危害生命健康。

  5. 定期复查:由于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存在病人伴有其他临床疾病需要使用几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情况,因此需要关注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监测血脂及肝功能等安全指标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病人可在治疗1月后复查血脂及肝功能,此后每隔3月复查一次,等病情缓解、检查达标后可半年复查一次。

  6. 戒烟戒酒:吸烟及饮酒均会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代谢,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阻碍药物作用,延缓病情恢复。因此不论是治疗期间或是痊愈之后,都应远离烟酒,保持健康。

高血脂症是引发各类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该病病程发展缓慢且症状并不显著,导致该病容易被人们忽视,对其重视度较低,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而出现血脂异常以后不予理会,导致引发其他疾病或是盲目使用降血脂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总而言之,高血脂症应综合治疗,且恢复正常血脂水平后也应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复发。谨遵以上“六个注意”,在生活中积极防治,及时规避风险,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