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李小波

晋城合聚心脑血管病医院 山西省晋城市 048 000

【摘要】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采用随机数列法分为对照组(n=23,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研究组(n=22,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但术后随访AOFAS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等优势,在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疾病特征,降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跟骨骨折;疗效

跟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6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成年人多见,常由高处坠落造成,可导致患者产生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不能着地行走等临床表现。在对此类骨折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恢复跟骨的关节面、长度、高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等等相应的参数,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跟骨恢复之前的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1],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作为临床明显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金标准,其中以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为主,可直视下对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疗效高、内固定可靠,但由于创伤大,跟骨的解剖特点等原因,伤口周缘皮肤坏死、伤口开裂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30%)。本研究选取4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旨在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效果,现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10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7.37±3.28)岁;Sanders Ⅱ型29例,Ⅲ型16例,依据患者意愿采用随机数列法分为对照组(n=23)与研究组(n=22),组间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选入标准:①符合临床闭合性新鲜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病历资料齐全;③根据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知情且自愿参与实验者;④无手术禁忌症、耐受手术者。

    1.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患者近端使用气囊止血带。麻醉成功后,前足带手套,跟骨及小腿部护皮膜包裹,外踝尖下至第四跖骨基底部切口,长约4-6cm,显露趾短伸肌和腓骨肌腱,二者之间切开,显露跗骨窦,清理软组织切开关节囊,显露关节面,从腓骨肌腱鞘下仔细剥离跟骨外侧壁,自跟骨结节处水平钻钻人克氏针(3mm),向后下牵拉抖动,恢复跟骨长度,为复位制造空间,内翻显露关节面,将下沉的关节面抬起,固定于跟骨内侧关节面,跟骨结节处纵向钻入克氏针,下压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固定于距骨,挤压跟骨,恢复跟骨宽度,根据情况选择植骨与否,放置外侧专用分叉钢板,透视复位情况以及钢板位置,螺钉固定,跟骨后缘钉孔放置对照钢板点刺皮肤切口,拧入螺钉,冲洗切口,趾短伸肌覆盖钢板,放置引流管或者跟骨后方切口不缝合,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

    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与跟骨宽度,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考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3])和皮肤相关并发症(皮肤感染及坏死)发生情况。

    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对比

术后,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对比

组别

跟骨宽度

Bohler角

Gissane角

研究组

(22)

术前

40.0±3.3

39.4±1.6

103.5±7.3

术后

33.5±3.3*

30.1±2.3*

130.4±5.3*

对照组

(23)

术前

39.6±1.4

40.2±3.3

103.6±7.2

术后

29.8±4.4*

24.8±2.5*

129.6±3.8*

注:*表示手术前后对比P<0.05。

2.2两组术后AOFA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比

研究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但术后随访AOFAS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术后AOFA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比

组别

例数

AOFAS评分

皮肤相关并发症

研究组

22

89.32±4.67

1(4.54)

对照组

23

89.62±6.83

13(56.52)

t

-

0.458

14.173

P

-

0.646

0.000

3讨论

目前对跟骨关节面移位大于1mm的骨折和跟骨压缩,爆裂骨折多采取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术后切口坏死感染的几率相当高,这个地方皮肤菲薄,血液循环差,处理起来非常棘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由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切口处理不当,导致术后皮缘坏死,切口感染、骨外露。虽经过清创,皮瓣等处理,但跟部臃肿的外观及穿鞋后的不适感,给患者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研究发现,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在暴露并恢复患者塌陷的距下关节面同时,利用撬拨技术恢复跟骨的几何参数,并且通过挤压恢复跟骨外侧壁的平整,恢复跟骨宽度,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保护了皮肤薄弱部分牵拉或血管损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损害,可有效地降低软组织并发症,手术时机不受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更快,完好的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小切口即可保证关节面的平整,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关节功能保留更好。该入路同传统L形入路切口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充分避开足跟外侧血管,尽可能减少对外侧皮肤软组织血供的损伤,并有效减少皮肤坏死,切口感染,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入路无须切断跟腓韧带及腓骨肌下支持带,术中可以通过适当内翻增加关节间隙,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对软组织要求不高,可早期手术,骨膜剥离少,对骨折块血运影响小,所以操作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等优势,在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疾病特征,降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朱东波,王树金,等.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20-220.

[2]何桂松,戈涛.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9,12(3):165-166.

[3]张学全,黎惠金,肖智青,等.跗骨窦改良切口结合微型钢板及内侧柱螺钉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37(2):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