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孟祥兵 张丽屏 石红岩 通讯作者:高亚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 探討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防性护理组,每组各3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的时间、置管过程患者的躁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炎症指标(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总发生率。结果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于常规护理组,置管过程中,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置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有效性

重症监护是指使用各种先进医疗技术、现代监测和救援设备对住院的各类重症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和护理,最大化提高患者的生存和随后的生活质量。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专门治疗危重疾病的单位,提供仔细监测和精确治疗。重症监护医学基于危重疾病,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它使用现代监测和干预技术对危重疾病进行更全面的治疗,旨在通过有效治疗危重疾病来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更为普遍。然而,导管插入技术是侵入性操作,容易出现并发症[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防性护理组,每组各39例。预防性护理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1~83岁,平均(57.24±1.89)岁;学历水平:小学10例,中学17例,大学1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21~82岁,平均(57.59±1.21)岁;学历水平:小学10例,中学16例,大学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重症监护室监护标准;②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③患者均经统一中心静脉置管。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影响本次研究观察结果的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智力障碍患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根据以往的流程进行常规遵医护理。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①建立外周静脉置管护理团队:护士长、主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并成立一个特殊的外周静脉置管小组。该团队负责监督外周静脉导管插入术、导管维护等,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了解国内外外周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知识,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接触置管患者之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消毒。应在每张床旁放置一瓶快速手消毒剂,以使置管患者和医护人员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在实施侵入性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应按照七步洗手方法严格洗涤和消毒,以确保手部卫生。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采用5%聚维酮碘消毒置管患者的穿刺部位。③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位置:穿刺的部位可影响患者的感染情况,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可综合其皮肤情况、凝血情况等决定[2-3];第四,导管维护。需要加强导管的维护,维护的重点在于及时更换敷料、冲洗管道和更换肝素帽的程序。应选择无菌透明敷贴,每24小时更换1次。肝素帽应每周更换,并需要仔细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等情况,若有污染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同时注意维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采用满意问卷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比较两组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的时间、置管过程患者的躁动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躁动程度评估法,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躁动,10分表示严重躁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炎症指标(白介素-6以及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评分范围为20~8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低);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总发生率(包括血液感染、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9/39),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5)。    2.2两组患者入、出院时炎症指标、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置管过程患者躁动评分的比较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于常规护理组,置管过程中,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的比较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置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周静脉导管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导管放置操作简单、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以及具有较长的保留时间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实践中重症患者的治疗。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和外周静脉导管的应用频率增加,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主要原因在于医务人员未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等,且导管留置时间长也可对术后感染产生影响。置管后,患者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这些感染受导管材料、导管管腔直径、导管穿刺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外周靜脉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定期检查患者皮肤,增加患者敷料的更换频次,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外周静脉导管使用的安全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或者规避上述情况的发生[4-7],确保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导管滑脱、阻塞、血栓形成以及局部淤血等情况的出现。    预防性护理措施首先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护理团队来负责导管插入和导管维护。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穿刺前对导管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到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时更换敷料。如果患者被感染,则立即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治疗措施。另外,还要求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督促患者和医务人员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8-11],并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合理地抗生素治疗,减少感染带来的危害。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提示,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白介素-6、白介素-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于常规护理组,置管过程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置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庆玲,韩原梅,王秀平.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5):144.    [2]郭玲,秦英,王国蓉,等.成人中心静脉置管腔内心电图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24-727.    [3]秦晋.外周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k3.5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8):179.    [4]石小燕,谭丽萍,杨文红,等.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6):1418-1420.    [5]刘小玲,曾丽.预见性护理方案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中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4):1659-1662.    [6]李铁刚,王娜娜,赵敏,等.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行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3(9):724-728.    [7]马君.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1):203-204.    [8]顾春娟,徐静.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5):379-381.    [9]周蓓.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9):1537-1540.    [10]林嘉敏,陈虹羽,邓惠欢,等.加强护理培训对降低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62-164.    [11]金咏梅,邸英莲,徐春静,等.温和灸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雜志,2017,52(7):85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