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王小娟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甘肃省 兰州市 730070

摘 要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再借助防范措施干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

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8年度各环节差错事件共240例,发生率约为0.003%,主要原因为审核环节、准备环节和配制环节配制差错,再通过各环节差错的把控,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结论:明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原因,辅之各项原因总结,施行防范措施干预,杜绝各类差错事件,确保用药安全性、可靠性原则。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差错;防范措施

前 言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作为成品输液、药学服务部门,作为医疗机构药物操作科室,是以静脉药物配置标准为前提,在整合药学部门各项规范的前提下,由专业技术人员施行的细胞毒物、肠外营养液及抗生素等静脉药物调配工作,以此起到疾病救治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各类因素的制约,使之出现配置差错问题,威胁机体生命安全[1]。综述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通过差错登记机制的构建,明确各类差错原因,且做好各项总结,本课题抽取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8年度各环节差错事件共240例,集中在医嘱审核。摆药和贴签、输液调配和出仓等层面。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我院2018年度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共调配输液65480袋,各环节差错共发生240例,发生率为0.003%,均为配置内部差错。

(二)讨论分析

1、审核环节

由审核环节带来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往往是因医师药物理化性质、溶媒选择及输液配伍等认识不到位,使之出现药房开具不合理的现象,而配置中心药师也未施行审核操作,继而导致差错事件。具体为以下方面:

(1)配伍不合理。醌类药和维生素C、维生素K1联合使用,虽可起到药理协调性效果,但维生素C存在极强的还原性,可和维生素K1间出现氧化还原反应,不利于药效发挥。(2)给药浓度不合理。以依托泊苷药物为例,常见情况下是取药液100mg,和250ml 0.9%氯化钠溶液予以混合,和说明书规定“≤0.25mg/ml”存在不符;抗生素给药剂量过大,使机体细菌出现耐药性,继而对抗菌效果产生影响。(3)溶媒选择不合理。若为依托泊苷类药,将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时,会因降解反应对药效造成破坏,甚至还会出现沉淀。(4)用药不合理。多为连用不当,譬如克林霉素、红霉素联合用药[2]

2、准备环节

是因静脉配置中心护士谨慎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具体为以下方面:(1)输液规格、品种错误。譬如将5%葡萄糖溶液500ml,贴错为10%葡萄糖溶液250ml;(2)药品规格错误。譬如甲氨蝶呤,因存在5mg、100mg规格,错将其摆错为后者。(3)相似药名、外观贴错。常见头孢唑肟和头孢唑啉钠,氨基酸18AA和氨基酸19AA,甚至还存在同品种不同厂家配置差错现象。

3、配置环节

对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而言,工作任务过于枯燥和单调,且多为重复性作业,若存在时间短和药物多的现象,极易诱发配置差错事件。常见以下方面:忽视特殊药剂量,譬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并非是常规剂量250ml,而是150ml;药物配置存在多给、少给、漏给现象,譬如将7.5ml配置成10ml,2.5mg配置5mg;由于药物摆放差错、审核不到位出现药物混淆现象[3]

三、防范措施

1、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

若要从根本上预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事件,应构建“四人核对”规章机制,从核对、配置、出仓、成品发送等环节予以精准核对,且借助相互协调相互干预的层面,预防药物配置差错;做好药品管理,特别是在药品摆放期间,应确保布局合理、标识清晰完整、位置固定;精准核查药品规格、数量及有效期,预防静脉药品出现浑浊、结晶和变质等状况,经反复核对后由4人签名;若配药期间存在半量用药现象,应予以明确标识,预防配错;定期做好打印机和计算机等设备维修保养,且由专业人员完成相关工作;施行弹性排班制度,以便可保证医师可在高强度环境下施行高强度作业。

2、增强配置中心医师综合素质

定期召开职业教育研讨会,增强配置中心医师法律意识、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医师操作行为,且依据《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完成相关工作;倡导岗前培训作业,在精准把控药物用法、剂量和成分的前提下,充分掌握新药和特殊药相关内容,预防错误处方、错误差错事件[4]

3、具体差错行为防范措施

(1)审方差错。若为漏审问题,则应借助PIVAS管理软件的使用,详细标记已审核医嘱,若全部标记即为审核完成;若为错审问题,应在药物咨询、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协同工作的同时,对医嘱内配伍禁忌、用药年龄、用药特点予以反复核对。

(2)排药差错。摆药期间应集中注意力,心无杂念;适当增加核对环节,明确双人摆药和交叉核对的必要性;若存在退药现象,则应详细核查药品规格和字迹,将其放置在规定区域,不可依据外观对药品名称予以界定;若新批次、新厂家药物,则应明确标识做好警示工作;若为包装相似药物,则应分开摆放,预防拿错[5]

四、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以医药护为整体的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借助规范化、优质化和安全化服务模式,预防静脉药调配期间污染问题,还可在预防药品流水、节约剂量成本的前提下,杜绝用药差错事件。即以静脉药物配置差错为前提的防范措施,能够在杜绝不良因素、危险因素的前提下,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慧杰,谢继青.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6):1682-1686.

[2]刘福香,朱红燕,秦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的干预探究实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40-140.

[3]黄美艳,蔡秀江.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258-259.

[4]申莹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医嘱常见差错分析与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9):159-160.

[5]孙康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