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失眠的中医证候研究及综合干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颈性失眠的中医证候研究及综合干预疗效

郭全 覃一珏(通讯作者) 覃光地 罗琎 陈曦 黄秋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研究颈性失眠的中医证候以及综合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颈性失眠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颈性失眠组,同时选择同期单纯失眠症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单纯失眠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的出现率。同时对比颈性失眠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气虚、血虚、瘀血以及气郁属于颈性失眠症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采用综合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未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上颈性失眠症,容易致使患者出现气虚、血虚、血瘀证以及气郁等临床表现,大大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对颈性失眠患者采用综合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性失眠;中医证候研究;综合干预疗效

颈性失眠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失眠症之一,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就是探讨颈性失眠的中医证候要素,以及采用综合干预对其进行干预治疗的相关疗效,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颈性失眠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颈性失眠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1.22±11.65岁)和同期单纯失眠症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单纯失眠症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2.01±11.6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火热症、血瘀症等中医证候表现对单纯失眠症组患者及颈性失眠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判断。

1.2.2 干预方法

对颈性失眠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疗法,主要内容为(1)针灸:选择患者双侧颈夹脊穴、申脉穴、照海穴、神门穴以及安眠穴作为主穴位、选择四神聪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以及太玉溪作为配穴为患者展开针灸治疗;

(2)采用按揉法对患者颈部以及患侧上肢肌肉进行推拿按摩干预,推拿按摩时间维持在20-30min最佳,同时推拿时,推拿人员需以有力且柔和的方式进行推拿,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3)给予颈性失眠患者服用桃红园物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红花、桃仁、葛根各10g,宽筋藤、鸡血藤、元胡、柏子仁、合欢皮、茯苓各15g,甘草、志远各6g,当归9g,川穹12g。对于伴有急躁易怒和口苦症状的患者,可添加夏枯草和栀子各12g;伴有胆怯心悸和多梦易惊的患者可添加茯神和生龙骨各20g;伴有耳鸣健忘的患者可添加枸杞子和女贞子各15g。每日1剂,以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颈性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并采用全国通用的PSQI对颈性失眠症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有效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6.0版本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5f168b2ca29e6_html_eb551b17503e0bb3.png )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颈性失眠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经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失眠症组患者气虚、血虚、瘀血、气郁以及阴虚的出现率分别为26(52%)、32(64%)、7(14%)、30(60%)、17(34%);颈性失眠症组患者气虚、血虚、瘀血、气郁以及阴虚的出现率分别为45(90%)、45(90%)、17(34%)、39(78%)、19(38%)。由此可见,颈性失眠症组患者气虚、血虚、瘀血、气郁等中医证候要素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单纯失眠症组(χ2=35.066,p=0.001;χ2=19.085,p=0.001;χ2=10.965,p=0.001;χ2=7.574,p=0.00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中医证候要素的出现率与单纯失眠症组无明显差异(χ2=0.347,p=0.556),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气虚、血虚。瘀血以及气郁属于颈性失眠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

2.2 颈性失眠的干预效果对比

经干预治疗结果显示,颈性失眠组患者治疗前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3.18±0.59)分、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2.21±0.75)。由此可见,颈性失眠组患者在干预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t=7.188,p=0.001),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失眠症在中医角度中又被称之为“不得眠”、“不寐”以及“目不瞑”症,属于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治疗困难等临床特点,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1-2]。其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人体受到外伤或外感而引发自身脏腑机能絮乱以及阴阳失调,从而造成患者睡眠维持障碍、睡眠时间减少或者睡眠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人体自身的生理需求[3]。颈性失眠属于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失眠症之一,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

综合干预主要是通过为颈性失眠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以及中药治疗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提高患者睡眠效果以及维持患者患者的睡眠时间,达到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颈性失眠患者中应用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患上颈性失眠症,容易致使患者出现气虚、血虚、血瘀证以及气郁等临床表现,大大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对颈性失眠患者采用综合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非一, 燕海霞, 赵英侠等. 电针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与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J].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9,36(3):188-195.

[2] 于淼, 郭蓉娟, 王嘉麟,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眠症证候要素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12):1460-1464.

[3] 魏巍, 王龙, 王冰等. 通经调脏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14(12):200-201.

项目来源:广西医药卫生自筹科研课题(桂卫Z2013394

覃一珏  通讯作者简介:覃一珏  男  (1973.9—)  壮族  广西南宁  副主任医师  研究生学历  研究方向:脊柱骨关节病的防治及临床研究 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覃一珏   发票抬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覃一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