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杜丽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 ·血液病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自于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间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64例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关键词:护理干预;胃癌术后;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起病较隐匿,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治疗胃癌多采用化疗方式,有统计资料表明,化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化疗,需接受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而常规护理难以完成及时有效的指导及心理支持。本研究对我院行手术、化疗的64例胃癌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服务,对其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于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间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64例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细胞学等检查结果已明确为胃癌患者,能够完整理解并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对研究内容完全了解并自愿配合,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难以正常沟通的患者。

参照组:年龄40.6-64.8岁,平均(49.41±4.73)岁,男女比例为20:12。疾病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各有患者7例、17例、8例。其中部分胃切除6例,全胃切除26例。研讨组:年龄41.2-65.3岁,平均(49.17±4.38)岁,男女比例为19:13。疾病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各有患者9例、16例、7例。其中部分胃切除7例,全胃切除25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P>0.05,组间差异不明晰。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化疗副作用的种类及防控办法的宣教,告知患者化疗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并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可以进行鼓励为主的交流与沟通。研讨组32例患者实施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介绍:

1.2.1 成立临床护理干预小组

临床护理干预小组中的组员应定期接受理论与实践知识培训,并为其准备MP3,将自我放松教程音频资料(由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拷入并发放给患者。

1.2.2心理疏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等,协同家属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每天

上午和下午分别在化疗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并辅以音乐,每次半小时,在每次训练之前,应当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随着音乐频率进行深呼吸,按照顺序进行各个部位的放松,直至完全放松身体,这样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改变,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对护理干预小组报告,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1.2.3个性化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合理膳食的必要性,饮食以低油为主,可防止呕吐、恶心,可适当多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补充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素等食物。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可采用升血药膳,严禁辛辣、生冷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于胃癌患者围化疗期的生活质量通过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调查问卷涵盖认知、躯体、社会、角色、情绪功能5个部分。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将观察指标数据作处理,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价)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生活质量评价

对于胃癌患者围化疗期的生活质量通过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生活质量评价(±S,分)

分组

例数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参照组

32

1.62±0.27

1.36±0.24

2.17±0.53

2.09±0.38

2.08±0.38

研讨组

32

2.02±0.42

1.93±0.32

2.63±0.74

2.42±0.41

2.51±0.42

t值

4.5318

8.0610

2.8588

3.3393

4.2946

P值

0.0000

0.0000

0.0058

0.0014

0.0001

3讨论

胃癌患者由于化疗的特殊性,因其体虚、病耻感,患者难免产生焦虑、精神萎靡等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社交等,因此在化疗期间,社会与家庭的关怀至关重要,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也是重中之重[2]。本研究采用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是将患者的子女、配偶等支持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同时鼓励病友间的互助,为患者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支持其建立治愈的信心[3]。通过成立专门的护理干预小组,加强组员的培训,从而有效的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充分放松身心,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加强饮食方面的指导,让患者避免呕吐、恶心,改变其原本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许华, 周燕琴, 谢宝榕,等. 综合护理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8):182-183.

[2]魏东华, WEIDonghua.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69-72.

[3]朱寒贫, 徐艳华, 戴燕,等.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8):74-76.

作者简介:杜丽霞(1988年07月15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自贡市,工作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