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老年患者术后合理应用心电监护对安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研究老年患者术后合理应用心电监护对安全的效果

王浩 1 殷玉鹏 1 孙东青 2 苗春波 3 贾艳红 1

1 河北省优抚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2 冀中能源井矿集团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100 3 正定县人民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800

【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对其安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定时采用体温计、血压计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和观察组(心电监护仪监测),每组各100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手术安全,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电监护;安全;效果;术后

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自身免疫机制和抵抗力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相比于青壮年而言,其危险程度相对较大,容易致使患者在术后出现一系列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因此,为老年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术后监护,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是探讨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对其安全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其中行一级手术者共80例,行二级手术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一级手术患者38例,二级手术患者60例,平均年龄73.77±3.64岁)和观察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一级手术的患者42例,二级手术患者60例,74.22±3.6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在术后定时给予温度计、血压计以及血氧饱和度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血氧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仪进行有效监测,具体内容为: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为其调整姿势为平卧位,并在患者左臂进行袖带固定,连接心电监护仪。其中需心电监护仪的血压报警阀值设置为150/90mmHg、心动过缓警报发自设置为50次/min、心动过速警报阈值设置为100次/min。在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若心电图出现异常或者心电监护机发生警报时,需立即查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立即上报主治医师采取相应解决措施,达到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活动性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心动过速等。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版本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过程如下表1所示。

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活动性出血

低血压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总发生率

对照组

100

4

3

3

7

17(17%)

观察组

100

2

1

1

1

5(5%)

χ2

-

-

-

-

-

7.354

P

-

-

-

-

-

0.007

3讨论

随着人体的衰老,功能退化, 人们自身的机能将会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然后人们将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视力下降、行动迟缓、睡眠质量下降、消化功能衰退以及骨质疏松,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患病几率[2]。也正因为如此,老年人在患病后,相较于青少年和青壮年而言,其愈合速度要更加缓慢。特别是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而言,不仅会延长术后愈合速度,还会大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例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以及活动性出血等严重危害患者自身身体健康,降低手术预后安全的不良并发症[3-4]。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手术预后情况,增加患者的术后安全效果,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后监护措施至关重要。

心电监护是临床医学上应用极为广泛的术后监护方式,属于一种测量、控制和预测患者生理参数的仪器。将该仪器与患者身体进行有效连接,并将相应数值进行有效设置,便可起到有效监测患者术后的相关异常情况。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好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尽可能最快地上报主治医师,并配合主治医师为患者展开治疗措施,以此来全面达到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确保患者的术后安全,达到全面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效果。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测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采用温度计、血压计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关监护的监护效果,可达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全面提高患者术后安全的效果,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手术安全,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洪祎纯, 蔡南, 杨晓瑜等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9,25(4):610-613.

[2] 康丽惠, 叶小巾, 康林. 比伐芦定用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8):1551-1553.

[3] 沈丹彤, 古菁, 叶水林等 遥测心电血压监护下强化运动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8, 24(3):186-191.

[4]宦红美, 金小芹, 张艳.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7):501-505.

课题:老年患者术后心电监护的合理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

(编号2018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