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脐部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脐部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

龚璐琼

余姚市人民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给予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脐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断脐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早断脐,观察组实施晚断脐,两组均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脐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脐部并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与胎盘残余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儿实施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早产儿脐部感染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产儿;脐部感染;晚断脐;早期针对性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出血体质量<2500g的活产新生儿[1]。早产儿在母体内时间较短,各系统器官未能发育完整,导致早产儿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功能大幅降低,一旦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极易诱发感染,造成严重后果发生。脐带结扎是新生儿离开母体后实施最早的干预措施,脐断断属于开放性创面,一旦护理不当,极易诱发脐部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因此,早产儿断脐处理时间选择与断脐后护理干预成为现今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我院特选9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对比,观察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对早产儿脐部感染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产儿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4岁,孕周30+3~36+5周,单胎妊娠,早产儿中女性19例,男性26例,Apgar评分(9.26±1.32)分,体质量(2464.21±26.85)g;观察组产妇年龄21~33岁,孕周31+3~36+5周,单胎妊娠,早产儿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Apgar评分(9.26±1.32)分,体质量(2364.21±26.85)g;行统计学比较,两组资料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断脐法,于早产儿出生后5~10s内开展断脐处理。观察组实施晚断脐法,早产儿出生后实施常规呼吸道清理,用消毒毛巾对早产儿身体进行擦拭,用消毒毛巾、塑料薄膜进行包裹保暖,脐带停止搏动后开展断脐处理[3]。断脐方法:早产儿出生后应用医用乙醇清洗消毒脐带根部,应用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将脐部根部0.8cm处夹布,将脐带剪断,用医用乙醇和2.5%碘伏消毒脐带断口消毒,应用无菌纱布覆盖脐断端,用无菌绷带包扎脐部。

两组早产儿断脐后实施早期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①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应用H2O2对脐周进行擦洗,应用医用乙醇小心擦拭早产儿脐部残端与脐轮处,避免大小二便对脐部造成污染。②环境管理:为早产儿提供舒适、干净的环境,保持室内地面干净、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应用动态风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定时清理暖箱。③新生儿护理: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方法,随时观察早产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消毒管理:护理期间应做好严格消毒灭菌,洗澡等与液体接触时,需应用防水护脐贴遮挡脐部,避免脐部直接接触液体。⑤检查:早产儿出生72~96h内采取足跟血,开展血气分析,出生至5d内进行1次胆红素测定,根据各项生化指标开展针对性预护理。

    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统计两组脐部出血、脐周发红、脐部感染等脐部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5f1661ee1815f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χ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更低,P<0.05;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

1 两组早产儿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例数

脐部出血

脐周发红

脐部感染

对照组

45

7

8

6

观察组

45

2

1

1

X2

4.0500

6.0494

4.9390

P

<0.05

<0.05

<0.05

2 两组脐带脱落时间与胎盘残余血量比较(5f1661ee1815f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分组

例数

脐带脱落时间(d)

胎盘残余血量(ml)

对照组

45

9.46±1.08

145.69±25.94

观察组

45

7.46±1.07

64.95±10.85

X2

8.8248

19.2626

P

<0.05

<0.05

3 讨论

脐带是胎儿连接胎盘的管状结构,人类是唯一一个结扎脐带后断脐的哺乳类动物。目前,临床普通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应用钳夹夹断。临床学者发现[4],自然界其他哺乳动物均是等待脐带停止波动后,自行将脐带咬断,进而提出了延迟断脐法。临床实践发现,胎儿娩出后有1/3~2/3的循环血量仍处于胎盘与脐带内,导致胎儿出生短时间内仍保持着脐带波动,实施延迟断脐法,延迟断脐时间,可使胎盘与脐带内的血液流向胎儿,增加血液循环量,促进血液向重要脏器循环,降低贫血发生率[5]。早产儿发生贫血后,易出现淡漠、心率异常、喂养困难等并发症,因此,贫血早产儿多需要接受红细胞输注。因此,早产儿实施晚断脐可改善贫血症状,有利于新生儿各项功能建立,提升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进而有效降低脐部感染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晚断脐后早产儿的脐部出血、脐周发红以及脐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大幅降低,且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胎盘残余血量,与实施早断脐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早产儿实施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早产儿贫血、脐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贞.针对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08):127-128.

  2. 李莹,陈奕.新生儿断脐时机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8,v.53(05):27-30.

  3. 张惠欣.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v.32(01):198-200.

  4. 冯京敏.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16).

  5. 兰晓红,闫贵贞,吴杰.不同断脐时间对早产儿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