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0
/ 2

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与护理

徐华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摘 要: 对7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3个月至1年。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13.9%。结论 加强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治疗;护理

膀胱癌是尿路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约70%以上为浅表性癌。目前,治疗膀胱癌的方法主要是保留膀胱的开放切除手术或经尿道切除手术。由于膀胱癌有多中心性及多发性的特点,保留膀胱手术后的复发率一般为60%~70%,且再次复发可能不在原来位置,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术后采用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它操作简单、疗效好,是预防肿瘤复发和抑制肿瘤向恶性发展的主要手段。

腺性膀胱炎行膀胱灌注化疗由于疗程长,加上反复插管刺激,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何使患者的不适减少至最低,提高患者在治疗

中的舒适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护理模式理念。通过心理护理、细心指导、注意插管技巧、改善插管技术等方面,将插管引起的不适降至最低,从而提高患者对

这项治疗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1. 临床资料

2012年1 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70人,均为女性,年龄45 ~ 65 岁,平均年龄53. 0 ± 2.3 岁,都经过术后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G1~G2级,其中单发52例,多发18例,肿瘤直径0.5~4.0㎝。均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毕留置三腔导尿管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至尿液清亮。

2 膀胱灌注化疗

患者在出院当日行膀胱灌注1次。丝裂霉素20㎎稀释于生理盐水40ml,依次为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膀胱颈肿瘤患者增加坐位)保留2h后排出。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实施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8次后;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2年,每位患者灌注共20次 。

3 结 果

本组除1例患者年事已高,子女在外地工作,无人照料,未能坚持按时灌注之外,其余患者均能坚持定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60例患者未复发;10例患者术后8~16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再次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及膀胱灌注治疗。3例患者出现化学性膀胱炎,主要预防方法:嘱其灌注结束后,立即排尿,饮水500 ml,回家后适当休息,继续多饮水,3天内饮水量在2000~3000 ml/天,同时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胶囊,一般3-5天症状消失;2例患者出现恶心乏力胃肠道反应,给予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及心理护理。定期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70例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4 护理方法

4.1 心理护理

①插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告诉患者能执行这项护理操作的护士,都是技术过硬的,患者对护士信任了,痛苦也相应减轻了,不适感也相应减少了。②患者对灌注化疗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护士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态度和蔼,举止文雅,给予患者在治疗和精神上的支持。针对患者的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深入浅出地介绍化疗的基本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心中有数,避免某些错误猜想,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具体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化疗是局部用药,因此恶心呕吐、脱发等毒副作用很少出现,使患者从化疗恐惧中解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减少或消除对本病的恐惧心理。

4.2 提高插管技巧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轻柔,忌用暴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避免损伤。为减轻尿道插入引起的疼痛,对女性患者插管前应对局部解剖作仔细观察评估以了解个体的差异性,准确判断尿道口的位置,插管前应使尿管充分润滑,并可于尿道口滴入石腊油,减少磨擦,提高插管时的舒适度。

4.3 告知患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

告知患者膀胱灌注前4 ~ 8 小时禁水,以减少尿液的生成。嘱患者排空膀胱,清洁会阴。术中告知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排尽余尿。将药物用适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用注射器抽吸药物,经尿管注入膀胱,注毕再注5 ~ 10ml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嘱患者平卧20分钟,以后按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各位10 分钟,轮换1 次,连续2 次,保留至少2 小时后排泄方可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

4.4注药及拔管的护理

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应是药物能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全身吸收量少,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目前膀胱化疗药物分为两种:一种为生物制剂,包括卡介苗、干扰素等;另一类为化学药物,如:有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前者可以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肿瘤的复发和浸润;后者可以延长肿瘤复发的时间。

注药时应将尿管和注射器紧密衔接,可避免药液外漏,药液缓慢注入。拔管前用纱布垫于尿道口,曲折尿管缓慢拔出,避免药液外漏刺激会阴部。通过认真细仔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及时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甚至消失。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腺性膀胱炎患者通过术后化疗药物的灌注,对减少膀胱恶性变的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

5 讨论

膀胱癌是当下发病率呈年轻化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一般膀胱癌确诊时属中晚期居多,此时只有积极接受治疗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膀胱癌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但手术对早期的膀胱癌患者更有效。治愈率也相对较高。到了中晚期,手术效果不明显。目前对于中晚期患者,采用最多的治疗方式是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应在早晨进行,灌注前应排尿,药物注入膀胱后,应变换各种体位,如平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等,以使药物与膀胱的各个部位均能接触,以提高疗效。 灌注后应让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然后自然排出,并注意观察有无压痛、血尿等副反应。如果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比较明显,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人参皂苷Rh2等。为了缓解副作用,首先要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进行治疗前要积极锻炼。其次,行灌注治疗时,医生的操作要标准,切忌粗暴。最后,在完成治疗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要给患者心理安慰,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志强,王强,宣枫.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术后膀胱灌注112 例疗效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21) .

2.曹雪雁,林静. 住院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