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在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疼痛护理管理在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

孟凡玲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黑龙江省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共78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量均为39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接受镇痛护理管理。结果 术后即刻患者疼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缓解,并可积极改善其睡眠、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疼痛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出血、鼻塞和头晕等症状,甚至会引起鼻窦和鼻腔功能异常1],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均产生影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迅速纠正鼻中隔偏曲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为了预防术后出血,通常会将高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塞在患者的鼻腔内,患者因此感到疼痛,饮食、呼吸和睡眠也会受到影响。手术治疗是现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唯一手段,受现代内镜治疗技术影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手术实施需在对患者鼻中隔粘骨膜部分剥除基础上进行,导致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疼痛体感,且鼻腔是面部器官中神经组织分布较为密集的器官,故疼痛症状表现尤为明显,需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在有效镇痛基础上,改善患者舒适体验,促进康复。因此,为分析疼痛护理管理在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共78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研究。患者入院后依据随机数字配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量均为39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42.08±3.15)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41.54±3.12)岁。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研究由医院伦理会监督实施。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鼻内镜检查或CT检查后均确诊为鼻中隔偏曲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经详解护理研究内容后,确认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月经期或妊娠期女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即在术后根据患者疼痛症状按需采取镇痛措施,实施常规病房护理。

观察组术后接受镇痛护理管理:(1)疼痛说明:在手术实施前需在准备阶段,向患者进行术后疼痛原因及疼痛程度说明,帮助患者在明确疼痛成因后,根据自身疼痛耐受情况针对性选择阵痛措施。(2)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麻醉未消退时,需对鼻部进行冰敷,避免鼻腔组织水肿增加患者疼痛感受;麻醉完全消退后,需调整患者体位,适当垫高患者头部后,促进血液回流,缓解鼻腔粘膜肿胀;其后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及术前患者阵痛措施选择,开展镇痛护理。镇痛护理期间可通过提升病房环境质量或联合音乐疗法,提升患者住院舒适体验,辅助提升镇痛效果。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1.3.1疼痛程度 于术后12、24、72h分别采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表示剧烈难忍的疼痛。得分越高和疼痛越严重。

1.3.2 睡眠质量2]术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和催眠药物的应用7个维度,共23个条目,每条目评分0~3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即刻患者疼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术后疼痛评分对比(5f0c2208d815f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术后即刻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

对照组

39

3.25±0.48

5.65±0.57

5.27±0.55

4.35±0.42

观察组

39

3.29±0.45

4.47±0.48

4.02±0.39

3.15±0.38

t

--

0.3797

9.8889

11.5778

13.2311

P

--

0.7053

0.0000

0.0000

0.0000

2.2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见表2。

表2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PSQI(分)

SF-36(分)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39

11.65±3.29

72.36±4.52

31(79.49)

观察组

39

7.58±2.14

81.35±5.02

37(94.87)

5f0c2208d815f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t

--

6.4761

8.3112

4.1294

P

--

0.0000

0.0000

0.0421

3讨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部位比较特殊,术后会在患者的鼻腔填塞高膨胀海绵、明胶海绵、凡士林纱条,以预防术后出血。与此同时,也会引起患者的面部、鼻部疼痛与肿胀,给患者造成痛苦。剧烈疼痛会引起血压上升,患者的精神会高度紧张,还会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十分不利于术口的愈合[3]

研究结果表明:术后即刻患者疼痛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分析原因:疼痛护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护理中的应用,可在术前说明后,使患者在明确术后疼痛成因、程度及影响后,选择镇痛措施倾向,建立心理准备,确保后续护理的有效实施;术后护理实施中通过冰敷、体位调整措施降低患者术后鼻粘膜水肿风险,减少疼痛诱因,其后针对性开展阵痛措施,有效镇痛,进而提升患者术后睡眠及生活质量,为其术后有效恢复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缓解,并可积极改善其睡眠、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赵春娜,付丽,马淑颖,等.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 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5(15):1352-1355.

[2]高艳红.舒适护理在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6):160-161.

[3]邵慧玲.疼痛护理管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应用效果.河南医学研究,2015(5):130-131.